中级主管护师儿科护理学(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模拟试卷2
A1型题/单选题
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儿由于长期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等表现,但除外(D)
A. 低血糖
B. 脂肪肝
C. 低蛋白水肿
D. 细胞外液成高渗状态
E. 组织器官功能低下
解析: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如下。①新陈代谢异常:蛋白质不足→低蛋白性水肿;脂肪大量消耗→胆固醇↓;肝脏脂肪浸润、变性;糖类摄入不足和消耗增多→血糖↓;ATP合成减少→低渗性脱水、酸中毒、低钾、低钠、低钙和低镁血症;体温偏低。②各系统功能下降。消化系统:腹泻、便秘、食欲缺乏;循环系统:血压偏低、脉细弱。泌尿系统:肾小管重吸收↓→尿量↑、尿比重↓。神经系统:精神抑郁或烦躁、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易并发各种感染.
2.营养不良患儿的治疗原则,错误的是(C)
A. 调整饮食
B. 祛除病因
C. 输成分血
D. 控制感染
E. 治疗并发症
解析: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治疗要点:①调整饮食。②促进消化功能。③补充营养物质。④促进蛋白质合成。⑤补充B族维生素,补充元素锌0.5~1mg/(kg·d)。⑥控制感染,纠正并发症。⑦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⑧中医治疗:捏脊、针灸、推拿。
3.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是(D)
A. 身高不增
B. 体重下降
C. 体温降低
D. 体重不增
E. 腹部皮下脂肪减少
解析:体重不增是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随营养失调加重,体重逐渐减轻,表现为消瘦,皮下脂肪减少以至消失。
4.婴儿期引起无热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是(E)
A. 高血钙
B. 高血钾
C. 低血钠
D. 低血钾
E. 低血钙
解析:低血钙或低血镁表现为手足抽搐、惊厥,可分别给予10%葡萄糖酸钙、25%硫酸镁进行治疗。
5.锌缺乏的临床表现不包括(C)
A. 异食癖
B. 矮小,瘦弱
C. 多食
D. 性功能低下
E. 皮肤干燥,炎症,伤口不易愈合
解析:锌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如下。①消化功能减退:缺锌影响味蕾细胞更新和唾液磷酸酶的活性,使舌黏膜增生、角化不全,可使味觉敏感度下降,发生食欲缺乏、厌食和异物癖等症状。②生长发育落后:缺锌可妨碍生长激素轴功能以及性腺轴的成熟,表现生长发育过慢、体格矮小、性发育延迟。③免疫功能降低:缺锌会严重损害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而发生各种感染。④智力发育延迟:缺锌可使DNA和蛋白质合成产生障碍,脑谷氨酸浓度降低,从而引起智力迟缓。⑤其他:如反复口腔溃疡、脱发、地图舌、皮肤粗糙、伤口不易愈合、视黄素结合蛋白减少,小儿出现夜盲、贫血等。
6.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发生喉痉挛时,防止窒息的措施,错误的是(C)
A. 立即吸氧
B. 将舌体轻轻拉出口外
C. 头后仰
D.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E. 上下牙间放牙垫,防止舌咬伤
解析:防止窒息:应迅速将患儿就地平放,松开衣领,头偏向一侧。
7.引起营养不良最常见的病因是(E)
A. 先天不足
B. 缺乏锻炼
C. 疾病影响
D. 免疫缺陷
E. 喂养不当
解析:喂养不当是婴儿发生营养不良的主要病因,如母乳不足又未及时添加其他代乳品。
8.8个月佝偻病患儿可出现的表现是(D)
A. 颅缝增宽
B. 膝内翻
C. O形腿
D. 方颅
E. 颅骨软化
解析:方颅以7~8个月婴儿多见,因额、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所致,严重时呈鞍状或十字状颅形,头围也较正常大。
9.发热、感染和饥饿时易引发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原因是(B)
A. 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B. 组织细胞分解释放磷,使血磷升高,血钙下降
C. 血糖下降
D. 脑细胞代谢异常
E. 代谢性酸中毒使血钙离子下降
解析:发热、感染、饥饿时,组织细胞分解释放磷,使血磷增加,血钙下降。
10.维生素A缺乏症出现皮肤干燥、脱屑、毛囊角化,多见于(D)
A. 头面部
B. 手足
C. 四肢
D. 四肢伸侧、肩部
E. 背部
解析:维生素A缺乏症的皮肤表现:多见于年长儿,病初皮肤干燥、脱屑、有痒感,以后毛囊角化,触摸皮肤时有粗砂样感觉,似“鸡皮疙瘩”。以四肢伸侧、肩部为多,后累及其他部位,重者发展到颈背部甚至面部。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甲多纹,无光泽,脆薄易折断。
11.护士对维生素B2缺乏症小儿的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C)
A. 指导孕母、乳母加强营养
B. 合理喂养小儿,合理安排膳食
C. 饮食越精细越好
D. 养成小儿不挑食的良好习惯
E. 补充维生素B2
解析:鉴于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以及治疗的长期性,正确的食谱应以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为宜。食物碾磨得越精细,维生素的含量就越少。
12.营养不良时,患儿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为(D)
A. 腹部、面部、躯干、臀部、四肢
B. 面部、腹部、躯干、四肢、臀部
C. 四肢、躯干、臀部、腹部、面部
D. 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部
E. 躯干、四肢、面部、臀部、腹部
解析: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腹部(首先)-躯干-臀部-四肢-面颊(最后)。
1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直接原因是(D)
A. 维生素D缺
B. 血磷明显降低
C. 碱性磷酸酶增高
D. 血清离子钙降低
E. 钙磷乘积降低
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又称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钙降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而出现以惊厥、喉痉挛或手足抽搐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多见6个月以内的婴儿。
1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初期可出现的症状是(A)
A. 枕秃
B. 漏斗胸
C. 鸡胸
D. 方颅
E. O形腿或X形腿
解析:
A2型题
15.患儿,女,6个月。因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入院,治疗期间错误的是(B)
A. 惊厥发作时缓慢推注10%葡萄糖酸钙
B. 惊厥发作时快速滴注葡萄糖酸钙
C. 喉痉挛发作控制后给10%氯化钙5ml,用糖水稀释3~5倍后口服
D. 连服1~2天10%氯化钙后改服10%葡萄糖酸钙
E. 1周后补充维生素D
解析:钙剂注射或滴注时可产生全身发热,钙盐能兴奋心脏,如果注射过快,可产生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恶心、呕吐。
16.新生儿,男,出生体重3360g,身长50cm,顺产。一般情况良好,现采用母乳喂养。哺乳结束后,竖抱婴儿、轻拍其背部的目的是(E)
A. 预防感染
B. 增强食欲
C. 镇静
D. 促进消化
E. 防止溢乳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718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