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模拟试卷6
A1型题/单选题
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不包括(E)
A. 铅
B. 炭疽杆菌
C. 煤尘
D. 微波
E. 劳动强度过大
解析:
2.乳酸供能的特点不包括(D)
A. 一般出现在大体力劳动中
B. 不能持久
C. 易疲劳
D. 消耗脂肪供能较多
E. 速度较快
解析:
3.毒物引起职业中毒最常见而又最危险的途径是(C)
A. 消化道
B. 完整的皮肤
C. 呼吸道
D. 黏膜
E. 血脑屏障
解析:
4.牙龈边缘蓝黑色“铅线”的化学成分是(B)
A. 三氧化二铅
B. 硫化铅
C. 四氧化三铅
D. 醋酸铅
E. 硝酸铅
解析:
5.化学性肺水肿在临床上按发展顺序可分为(B)
A. 潜伏期、刺激期、肺水肿期、恢复期
B. 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
C. 刺激期、潜伏期、恢复期、肺水肿期
D. 潜伏期、恢复期、刺激期、肺水肿期
E. 刺激期、潜伏期、恢复期、肺水肿期
解析:
6.长期接触联苯胺可引起癌肿,在体检中必须做下列哪项检查(C)
A. 拍X线片
B. 做甲胎蛋白检查
C. 做尿细胞学检查
D. 骨髓穿刺
E. 头颅CT
解析:
7.氯乙烯可诱发哪一种肿瘤(B)
A. 内皮细胞瘤
B. 肝血管肉瘤
C. 肺癌
D. 肝癌
E. 膀胱癌
解析:
8.下列哪项不是有机磷中毒的烟碱样症状(D)
A. 全身紧束感
B. 全身肌肉痉挛
C. 呼吸麻痹
D. 肌力增加
E. 眼睑、舌、肌肉震颤
解析:
9.石棉可引起(A)
A. 胸膜间皮瘤
B. 膀胱癌
C. 肾癌
D. 皮肤癌
E. 肝血管肉瘤
解析:
10.与速发型硅沉着病发生无关的因素是(E)
A. 缺乏防尘措施
B. 持续吸入高浓度粉尘
C. 持续吸入高分散度粉尘
D. 持续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粉尘
E. 性别
解析:
11.车间内空气温度升高的原因是(D)
A. 热源通过热辐射加热周围物体成二次辐射源,从而通过空气对流使车间气温升高
B. 热源周围被加热的空气通过对流使全车间气温升高
C. 热源表面的高温通过传导加温周围空气
D. 除室内热源影响外,还要受外界气温影响
E. 热源辐射线的直接辐射作用使空气温度升高
解析:
12.热辐射主要是指(E)
A. 紫外线
B. 红外线
C. 可见光
D. 有线电波
E. 红外线及部分可见光
解析:
13.目前用于噪声卫生学评价的指标是(A)
A. A声级
B. B声级
C. C声级
D. 声压级
E. 响度级
解析:
14.电光性眼炎是由什么引起的急性角膜结膜炎(B)
A. 红外线
B. 紫外线
C. 可见光
D. 激光
E. 微波
解析:
15.以下关于红外辐射说法正确的是(E)
A. 红外辐射即红外线
B. 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
C.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强度愈大,辐射波长越短
D. 自然界的红外线辐射源以太阳最强
E. 以上均正确
解析:
16.对致畸物最敏感的妊娠时期是(D)
A. 妊娠1个月
B. 妊娠4个月
C. 妊娠5个月
D. 妊娠的前3个月
E. 妊娠7个月
解析:
17.有关生产环境监测的目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 掌握生产环境中危害因素的性质、强度(浓度)及分布情况
B. 检查预防措施效果
C. 评价生产环境卫生质量
D. 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E. 评价人体接触水平的最好方法
解析:
A2型题
18.某公司秘书兼任打字员,长时间工作后,主诉头痛、眼干、眼痛、视物模糊等,此种表现属于(C)
A. 暂时性疲劳
B. 智力疲劳
C. 局部性疲劳
D. 全身性疲劳
E. 技术性疲劳
解析:
19.某电焊辅助工,工作4小时后,突然感到眼发干、异物感,并肿胀而被送医院就诊。此工人可能患哪种疾病(D)
A. 眼损伤
B. 眼外伤
C. 眼炎
D. 电光性眼炎
E. 结膜炎
解析:
A3/A4型题虚题型
某女性,年龄24岁,工龄1.5年,某村办石粉厂磨粉工。因咳嗽、胸痛、气短等症状就诊。患者自述,石粉厂工作条件很差,磨粉时2米以外看不清人,工作时仅戴纱布口罩,无其他防尘措施。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多,两肺中下肺野可见结节状阴影。
20.采集病史时应注意询问接触哪种粉尘(B)
A. 煤尘
B. 硅尘
C. 石棉尘
D. 石灰尘
E. 滑石粉尘
解析:
21.诊断时应考虑哪种尘肺(B)
A. 煤肺
B. 硅沉着病
C. 石棉肺
D. 滑石尘肺
E. 煤硅肺
解析:
22.此种硅沉着病属哪种类型(B)
A. 晚发型硅沉着病
B. 速发型硅沉着病
C. 慢性硅沉着病
D. 滑石尘肺
E. 煤硅肺
解析:
B1型题(或B型题)、共用备选答案单选题(或者C型题)虚题型
A.皮肤黏膜吸收
B.消化道吸收
C.呼吸道吸收
D.血液吸收
E.血脑屏障吸收
23.金属汞蒸气的主要吸收途径是(C)
A.
B.
C.
D.
E.
解析:
24.二异氰酸甲苯酯的主要吸收途径是(C)
A.
B.
C.
D.
E.
解析:
A.80dB(A)
B.85dB(A)
C.90dB(A)
D.100dB(A)<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383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