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章节复习 > 中级主管护师儿科护理学(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模拟试卷3

中级主管护师儿科护理学(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模拟试卷3

本单篇文档共7820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医学类护理学(368)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章节复习 章节练习 6851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9.00
收藏

中级主管护师儿科护理学(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模拟试卷3

A1型题/单选题

1.小儿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的途径是(C)

A. 血源性感染

B. 淋巴感染

C. 上行性感染

D. 邻近组织蔓延

E. 胎盘垂直传播

解析:上行性感染是小儿尿路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多见于女孩。

2.符合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的是(E)

A. 高度凹陷性水肿

B. 血清补体正常

C. 血胆固醇增高

D. 血浆蛋白下降

E. 肉眼血尿

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如下。①水肿、少尿:水肿为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多数为轻、中度水肿。②血尿:起病时几乎均有血尿,轻者仅有镜下血尿,30%~70%患儿出现肉眼血尿。③蛋白尿: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④高血压:30%~80%患儿可有血压增高,多于发病后1周左右出现,为轻度或中度增高。一般在1~2周内随尿量增多,血压恢复至正常。

3.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下床轻微活动的标准是(A)

A. 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

B. 肉眼血尿消失、血压下降

C. 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自觉症状好转

D. 水肿减退、体温正常

E. 红细胞沉降率正常、体温正常、自觉症状好转

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起病2周内患儿应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可下床在室内轻微活动。

4.下尿路感染的治疗首选(A)

A. 复方磺胺甲噁唑

B. 氨苄西林

C. 头孢噻肟钠

D. 庆大霉素

E. 头孢曲松钠

解析:下尿路感染选用尿浓度高的抗生素如磺胺甲噁唑及呋喃类药物;治疗有效时,24小时菌尿消失,2~3天症状好转。

5.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有关的病原体是(C)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支原体

C. 链球菌

D. 柯萨奇病毒

E. 流感嗜血杆菌

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是指一组感染后引起的肾小球肾炎,其病因不一,病原体有链球菌、非链球菌(包括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病毒、乙肝病毒、肺炎支原体、疟原虫等)。

6.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水肿的主要原因是(D)

A. 低蛋白血症

B. 大量蛋白尿

C. 醛固酮增多

D. 肾小球滤过率低

E. 心力衰竭

解析: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有关。

7.关于小儿尿路感染,叙述正确的是(B)

A. 属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性疾病

B. 是细菌侵入尿道引起的炎症

C. 2岁以上小儿发病率较高

D. 婴儿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

E. 尿常规检查可以确诊

解析:泌尿道感染(UTI)又称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婴幼儿期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轻微或缺如。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轻咳、腹泻、腹痛、腹胀、生长发育迟缓、尿臭、嗜睡、惊厥等,发热为最突出的表现。尿常规:清晨首次中段尿离心后镜检,白细胞≥10个/HP。如脓细胞成堆或有白细胞管型,则诊断价值更大。尿培养细菌学检查是诊断主要依据。

8.关于小儿尿液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E)

A. 小儿尿液接近中性或弱酸性,pH多在5~7

B. 渗透压1岁左右接近成人水平

C. 正常小儿每日尿蛋白定量≤100mg/m2

D. 正常小儿离心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HP

E. 正常小儿12小时Addis计数红细胞<100万个

解析:新生儿出生后数天内因尿液内含尿酸盐多而呈强酸性,随着尿量增多逐渐接近中性或弱酸性,pH多为5~7。婴儿尿渗透压为50~600mmol/L,1岁后接近成人水平;正常小儿尿中仅含微量蛋白,通常≤100mg/L,正常小儿新鲜尿液离心后取沉渣进行显微镜下检查,红细胞<3个/HP,白细胞<5个/HP,偶见透明管型。12小时尿细胞计数(Addis计数)红细胞<50万个,白细胞<100万个,管型<5000个为正常。

9.关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休息与活动,以下不正确的是(C)

A. 起病2周内应卧床休息

B. 当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下床活动

C. 尿沉渣计数正常后可恢复正常活动

D. 红细胞沉降率正常时可恢复上学,避免剧烈运动

E. Addis计数正常后可恢复正常活动

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休息原则:起病2周内患儿应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可下床在室内轻微活动;1~2个月内活动量要加以限制,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随着症状好转、尿量增加,可逐渐增加活动量。红细胞沉降率正常方可上学,但应避免体育活动和重体力活动;Addis计数正常后可恢复正常生活。

10.肾病综合征并发感染最多见的是(A)

A. 上呼吸道感染

B. 皮肤感染

C. 泌尿道感染

D. 腹膜炎

E. 胃肠道感染

解析:肾病综合征并发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占50%以上,且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

11.对小儿肾脏的生理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B)

A. 肾小球滤过率低

B. 肾血流量高

C. 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差

D. 排尿次数增多

E. 尿比重低

解析:新生儿出生时肾小球滤过率(GFR)每分钟仅有20ml/1.73m2,出生后1周约为成人的1/4,早产儿更低。新生儿出生的最初几天内,因摄入量少,每天排尿4~5次;1周后,因新陈代谢旺盛,膀胱容量小,而进水量增多,排尿次数每天增加至20~25次;1岁时每天排尿15~16次;幼儿每日排尿10次;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每天排尿6~7次。新生儿尿渗透压平均为240mmol/L,新生儿尿比重较低,尿比重为1.006~1.008,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新生儿肾血流量低,因此前列腺素合成速率较低。

12.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进行饮食指导,正确的是(A)

A. 给予高糖、高维生素、适量蛋白和脂肪的低盐饮食

B. 水肿消退,镜下血尿消失后可以停止限盐

C. 应严格限制水及蛋白的摄入

D. 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可以不限盐

E. 给予高糖、高维生素的无盐饮食

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饮食:给予低盐、高糖、高维生素,含适量蛋白质和脂肪的饮食。

13.肾病综合征患儿突发腰痛、血尿、少尿,可能引起的原因是(B)

A. 急性肾衰竭

B. 肾静脉血栓

C. 泌尿系感染

D. 肾结石

E. 血压增高

解析: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低蛋白血症时,肝合成凝血物质也增加(高脂血症的血小板聚集力增强)。血容量减少,血流缓慢,易促使血栓形成。以肾静脉血栓形成多见。此时,患儿突发腰痛、血尿、少尿甚至肾衰竭。

14.急性肾炎水肿多从( )开始(E)

A. 踝骨

B. 胫骨前

C. 脚部

D. 腰部

E. 眼睑

解析:高度水肿为最突出、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就诊的主要原因。开始患儿仅晨起时眼睑及面部水肿,两眼难以睁开,水肿渐波及全身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782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级主管护师儿科护理学(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模拟试卷3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