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卫生统计学)模拟试卷4
A1型题/单选题
1.分类变量也为(D)
A. 无序分类
B. 计数资料
C. 有序分类
D. 二项或多项分类
E. 二项分类
解析:
2.要全面描述一般偏态分布资料的分布特征,可采用(B)
A. 均数与标准差
B. 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
C. 全距与中位数
D. 均数与变异系数
E. 采用频数表
解析:
3.四分位数间距(E)
A. 没有极差稳定
B. 考虑到每个观察值的变异度
C. 是中间95%数据的间距
D. 数值越大,则变异度越小
E. 采用IQR=Q3-Q1表示
解析:
4.减少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可行方法之一是(B)
A. 严格执行随机抽样
B. 增大样本含量
C. 设立对照
D. 选一些处于中间状态的个体
E. 选一些处于极端状态的个体
解析:
5.由t分布可知,自由度v越小,t分布的峰越矮,尾部翘得越高,故正确的是(D)
A. t0.05/2,5>t0.05/2,1
B. t0.05/2,5=t0.05/2,1
C. t0.05/2,1>t0.01/2,1
D. t0.05/2,1>t0.05/2,5
E. t0.05/2,1=t0.05/2,1
解析:
6.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中,通常不考虑(B)
A. 区组因素的作用
B. 研究因素与区组因素的交互作用
C. 变异的分解
D. 研究因素的作用
E. 误差的来源
解析:
7.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C)
A. 麻疹易感儿数
B. 麻疹疫苗接种后阳转人数
C. 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 麻疹患儿数
E. 接受血清学检查的患儿数
解析:
8.SMR表示(C)
A. 标化组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
B. 标化组预期死亡数与实际死亡数之比
C. 被标化组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
D. 被标化组预期死亡数与实际死亡数之比
E. 标准组与被标化组预期死亡数之比
解析:
9.R×C表χ2检验理论值的计算公式为(C)
A. TRC=(nC+nR)/n
B. TRC=(n+nC)/nR
C. TRC=(nC×nR)/n
D. TRC=(n×nC)/nC
E. TRC=(n×nR)/nC
解析:
10.以下不属非参数法的是(A)
A. t检验
B. H检验
C. T检验
D. χ2检验
E. 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解析:
11.符合t检验条件的数值变量如果采用了秩和检验,则(B)
A. I型错误增大
B. Ⅱ型错误增大
C. 两类错误同时增大
D. 两类错误同时减小
E. I型错误增大,Ⅱ型错误减小
解析:
12.已知b1=b2,则一定有(D)
A. r1=r2
B. tr1=tr2
C. tb1=tb2
D. tr1=tb1
E. 无法判定
解析:
13.同一资料进行r和b的假设检验时(C)
A. tr>tb
B. tr<tb
C. tr=tb
D. 二者无确定关系
E. 根据具体资料才能确定二者的关系
解析:
14.关于统计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统计图应有标题,一般标在图的下方
B. 按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
C. 直条图、直方图、散点图和线图都有横轴和纵轴
D. 直条图和直方图纵坐标可不从0开始
E. 纵坐标数值一定从小到大
解析:
15.关于直方图,下列说法错误是(D)
A. 表示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
B. 横轴表示被观察对象,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
C. 以矩形的面积表示各组段的频数
D. 横轴尺度可以不相等
E. 横轴和纵轴都使用算数尺度
解析:
16.关于调查研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对研究对象只能被动观察
B. 可随机分组平衡研究对象某些特征的构成不同
C. 研究因素应是客观存在的
D. 根据调查结果可分析处理因素的作用
E. 可以通过合理分组、设置对照等手段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
解析:
17.关于整群抽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E)
A. 便于组织,节省经费
B. 容易控制调查质量
C. 抽样误差大于单纯性随机抽样
D. 群间差异越小,精度越高
E. 群内差异越小,精度越高
解析:
18.下列研究中研究者不能人为设置研究因素的是(E)
A. 动物实验
B. 临床试验
C. 社区干预实验
D. 半试验性研究
E. 观察性研究
解析:
19.做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时应采用(A)
A. 年龄标化死亡率
B. 年龄别死亡率
C. 死因别死亡率
D. 粗死亡率
E. 死因构成
解析:
20.下列关于方差分析说法,错误的是(D)
A.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变异进行分解
B. 方差分析直接将SS进行分解
C. 方差分析直接将v进行分解
D. 方差分析直接将MS进行分解
E. 方差分析直接将总变异进行分解
解析: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467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