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主管护师儿科护理学(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模拟试卷1
A1型题/单选题
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可能的首发症状是(D)
A. 贫血
B. 出血
C. 感染
D. 淋巴结肿大
E. 脾大
解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常无症状,常因发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或不明原因的淋巴细胞绝对值升高而就诊。
2.以下选项属于缺铁性贫血特有的临床表现是(D)
A. 皮肤黏膜苍白
B. 共济失调
C. 血红蛋白尿
D. 异食癖
E. 发育迟缓
解析:异食癖为缺铁性贫血特有的临床表现。
3.血友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不包括(A)
A. 祛除病因
B. 预防出血
C. 局部止血
D. 药物治疗
E. 补充凝血因子
解析:血友病的治疗要点如下。①止血:尽快输注凝血因子。②止血药物应用。③局部止血。④基因治疗。⑤替代疗法。⑥预防出血:减少和避免外伤出血。
4.被称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是(C)
A. 维生素C
B. 维生素B12
C. 铁剂
D. 叶酸
E. 维生素A
解析: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
5.以下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措施,叙述错误的是(B)
A. 应尽量减少肌内注射或深静脉穿刺抽血
B. 可以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C. 保持大便通畅以防止用力大便时诱发颅内出血
D. 对患儿进行保护性隔离
E. 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增减衣物
解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尽量减少活动,避免外伤,急性期出血明显者应卧床休息。避免服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6.体内缺乏维生素B12、叶酸可发生(B)
A. 营养性小细胞贫血
B.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 营养性混合性贫血
解析: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NMA)是以骨髓中出现多数巨幼红细胞为突出表现的一类贫血,又称大细胞贫血。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导致骨髓造血细胞DNA合成障碍,红细胞成熟停滞,生成减少。
7.下列哪项不是生理性贫血的原因(E)
A. 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B. 循环血量增加
C. 红细胞破坏增加
D. 骨髓造血功能暂时下降
E. 先天储铁不足
解析:生理性贫血发生的因素:①生后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下降。②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生后破坏增多(生理性溶血)。③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增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逐渐降低,至3个月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又缓慢增加,于12岁达成人水平。
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治疗时忌用(A)
A. 阿司匹林
B. 肾上腺皮质激素
C. 丙种球蛋白
D. 抗生素
E. 免疫抑制药
解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应尽量减少活动,避免外伤,急性期出血明显者应卧床休息。避免服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9.小儿造血的两个时期是(E)
A. 中胚叶造血和肝脾造血
B. 肝脾造血和出生后造血
C. 胚胎造血和骨髓造血
D. 骨髓造血和骨髓外造血
E. 胚胎造血和出生后造血
解析:儿童造血分为胚胎期造血及生后造血。
10.对白血病患儿使用化疗药物时,错误的操作是(A)
A. 化疗药物多为注射给药
B. 注射时需确认通畅后方能注入
C. 鞘内用药时需缓慢注入
D. 操作时最好戴一次性手套
E. 密切观察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
解析:急性白血病治疗的常用化疗药物多为口服和静脉滴注药物。
11.在下列血液病中,不属于遗传性的是(D)
A. 血友病
B.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D.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 地中海贫血
解析: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12.6~14岁小儿贫血,是指血红蛋白值低于(D)
A. 90g/L
B. 100g/L
C. 110g/L
D. 120g/L
E. 130g/L
解析: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6个月至6岁者Hb<110g/L,6~14岁Hb<120g/L为贫血。
13.婴幼儿发生各种感染时,可出现(B)
A. 卵黄囊造血
B. 肝、脾、淋巴结参与造血
C. 红骨髓造血
D. 黄骨髓造血
E. 红、黄骨髓均参与造血
解析:婴儿期发生严重感染、急性失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较易出现髓外造血。肝、脾、淋巴结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
A2型题
14.患儿,女,8个月。因严重感染入院。查体示肝、脾、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80g/L,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和幼稚中性粒细胞。可能是出现(D)
A. 红髓造血
B. 黄髓造血
C. 中胚叶造血
D. 骨髓外造血
E. 肝替代骨髓造血
解析: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在婴幼儿期,当发生严重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淋巴结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和/或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骨髓外造血”,感染及贫血等纠正后即恢复正常。
15.患儿,女,9个月。因面色蜡黄、手部发颤而就诊。一直母乳喂养,未加辅食。下列处理措施中最重要的是(D)
A. 增加辅助食品
B. 口服维生素C
C. 肌内注射铁剂
D. 应用维生素B12+叶酸
E. 输血
解析: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治疗要点如下。①一般治疗: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加强护理,防止感染;震颤明显而不能进食者可鼻饲喂养。②去除病因:对引起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的原因应予去除。③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④其他:重度贫血者可输注红细胞制剂,肌肉震颤者可给镇静药。
A3/A4型题虚题型
患儿,男,18个月。近3个月出现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轻微异食癖现象。血常规: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2.5×1012/L。
16.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D)
A. 急性白血病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巨幼细胞贫血
D. 缺铁性贫血
E.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解析:缺铁性贫血的突出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患儿头发枯黄、易疲乏、烦躁不安、不爱活动,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年长儿可自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症状。肝、脾、淋巴结可轻度肿大。①消化系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742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