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模拟试卷37
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工程概况内容分析范围的是( )。(C)
A. 项目组成
B. 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
C. 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D. 工程特征简介
解析:A、B、D三项都属工程概况内容分析范围,而C项为污染物分析。
2.某化工项目废水处理场进水量为15000m3/d,进水COD浓度为1000mg/L,COD总去除率为92%,废水回用率为50%,该项目废水处理场外排COD量为( )。(A)
A. 0.6 t/d
B. 0.06t/d
C. 6t/d
D. 60t/d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该项目废水处理场外排COD量=进水量×进水COD浓度×(1一COD总去除率)×(1一废水回用率)=15000×103×1000×(1—92%)×(1—50%)×10-9=0.6(t/d)。
3.空气监测记录显示SO2的日平均浓度为0.30m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则其超标倍数为( )。(D)
A. 2.5倍
B. 1.5倍
C. 2倍
D. 1倍
解析: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SO2的日平均浓度限值为0.15mg/m3,超标倍数=(0.30-0.15)/0.15=1。
4.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B)
A. 环境背景值:环境中的水、土壤、大气、生物等要素,在其自身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还没受到外来污染影响下形成的化学元素组分的正常含量,又称环境本底值
B. 背景噪声:在还未受到外来噪声污染下的噪声值
C. 环境区划分为环境要素区划、环境状态与功能区划、综合环境区划等
D. 环境灾害: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灾害,是除自然变异因素外的另一重要致灾原因
解析:B项中背景噪声是指除研究对象以外所有噪声的总称。
5.某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HCl使用量100kg/h,其中90%进入产品、8%进入废液、2%进入废气。若废气处理设施HCl的去除率为99%,则废气中HCl的排放速率是( )。(B)
A. 0.01kg/h
B. 0.02kg/h
C. 0.08kg/h
D. 0.10kg/h
解析: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HCl使用量100kg/h,2%进入废气,且废气处理设施HCl的去除率为99%,则废气中HCl的排放速率=100×2%×(1—99%)=0.02(kg/h)。
6.用来表征岩石透水性的定量指标是( )。(A)
A. 水力传导系数
B. 渗流速度
C. 有效孔隙度
D. 水力梯度
解析:表征岩石透水性的定量指标是渗透系数。水力传导系数即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介质中,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在各向异性介质中,渗透系数以张量形式表示。渗透系数越大,岩石透水性越强。
7.用经验排污系数法进行工程分析时,此法属于( )。(B)
A. 物料衡算法
B. 类比法
C. 数学模式法
D. 资料复用法
解析:类比法也常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去计算污染物排放量。
8.湖、库水量和总容积随时间而变化,以年水量变化频率为( )时代表多水年。(A)
A. 10%
B. 50%
C. 60%
D. 75%~95%
解析:湖、库水量和总容积随时间而变化,以年水量变化频率为10%时代表多水年,50%时代表中水年,75%~95%时代表少水年。
9.某工程生产工艺用新鲜水1600m3/d,生活用新鲜水130m3/d,公用工程用新鲜水270m3/d,项目重复利用水24600m3/d,则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为( )。(B)
A. 91.5%
B. 92.5%
C. 92.9%
D. 93.9%
解析: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
10.某水样pH值为12.0,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的标准指数为( )。(C)
A. 0.7
B. 0.5
C. 2.5
D. 4.0
解析:任何水体pH值的限值都是6~9。当pHj>7.0时,SPH,j=(12.0一7.0)/(9.0一7.0)=2.5。
11.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时,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 )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并且在下风向加密布点。(C)
A. 0°、45°、225°、315°
B. 0°、90°、180°、270°
C. 0°、45°、90°、135°、180°、225°、270°、315°
D. 0°、35°、70°、105°、140°、175°、210°、245°、280°、315°
解析:一级评价至少8个方向(0°、45°、90°、135°、180°、225°、270°、315°)上布点,二级评价至少4个方向(0°、90°、180°、270°)上布点,三级评价至少2个方向(0°、180°)上布点。
12.下列选项中有关环境影响评价说法错误的是( )。(A)
A.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是指降水入渗量与地下水量之比
B.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所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输入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需要逐日每天24次的连续观测资料,否则要进行插值处理
C.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重点在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开始前,体现出环境影响评价的预防功能
D. 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在划分各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或当地对环境的特殊要求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解析:A项错误,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口是指降水入渗量与降水总量之比。
13.已知某河流水文站2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见下表。按经验频率估算其最枯月90%保证率的枯水流量为( )。
(B)
A. 10m3/s
B. 9m3/s
C. 8m3/s
D. 7m3/s
解析:90%保证率的枯水流量表明剩下的10%枯水流量没有保证,即2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有2年(7m3/s、8m3/s)在其外,则90%保证率的枯水流量为9m3/s。
14.某工厂的COD排放浓度为35mg/L,废水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2450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