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模拟试卷39
单项选择题
1.一般废水分( )进行预测。(A)
A. 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
B. 正常排放、不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
C. 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
D. 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三阶段
解析: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该阶段的地面水环境影响应按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进行预测。
2.A企业年废水排放总量为9000m3,排污系数取0.7,废水处理设施进口COD质量浓度为500mg/L。则A企业COD排放量为( )。(A)
A. 3150kg/a
B. 630kg/a
C. 6300kg/a
D. 315kg/a
解析:A企业COD排放量=废水排放总量×废水中COD浓度×排污系数=9000×103×0.7×500×10-6=3150(kg)。
3.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 )。(C)
A. 环境影响报告书
B. 环境影响登记书
C. 环境影响报告表
D. 环境影响登记表
解析:对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对于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不需要考虑( )。(D)
A. 社会影响
B. 生态影响
C. 环境污染
D. 环境恢复方案
解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一般从社会影响、生态影响和环境污染三个方面考虑,在结合项目自身环境影响特点、区域环境特点和具体环境敏感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识别。
5.下列选项中关于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 资料复用法常用于评价工作等级较高的建设项目
B. 物料衡算法是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和最基本的方法
C. 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方法有资料复用法、类比法和物料衡算法
D. 类比法是用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解析:A项错误,资料复用法常用于评价工作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
6.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某企业100m高排气筒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170kg/h,但是,在距该企业100m处有一栋建筑物高105m,则该企业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实际应为( )。(C)
A. 170kg/h
B. 340kg/h
C. 85kg/h
D. 200kg/h
解析:《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排气筒高度应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的建筑5m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即排放速率为170kg/h×50%=85kg/h。
7.某企业进行锅炉技术改造并增容,现有SO2排放量是200t/a(未加脱硫设施),改造后,SO2产生总量为240t/a,安装了脱硫设施后SO2最终排放量为80t/a,则“以新带老”削减量为( )。(D)
A. 13.32t/a
B. 40t/a
C. 80t/a
D. 133.4/a
解析:在统计污染物排放量的过程中,应算清新老污染源“三本账”。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为200t/a;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后增加部分为240—200=40(t/a),处理效率为(240—80)/240×100%=66.7%,技改新增部分排放量为40×(1—66.7%)=13.32(t/a),“以新带老”削减量=200×66.7%=133.4(t/a)。
8.二级评价项目地面气象观测调查资料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 )的至少连续( )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A)
A. 3年,1年
B. 5年,3年
C. 10年,5年
D. 20年,10年
解析:一级评价项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5年的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二级评价项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3年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9.某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Qh=0.25m3/s,苯酚浓度为ch=40mg/L,河流流量QP=6.5m3/s,流速VX=0.4m/s,苯酚背景浓度为cP=0.8mg/L,苯酚的降解系数K=0.25d-1,忽略纵向弥散作用,在排放点下游15km处的苯酚浓度是( )。(D)
A. 1.89mg/L
B. 3.03mg/L
C. 5.47mg/L
D. 2.21mg/L
解析:在忽略纵向弥散作用的情况下,采用河流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式c=c0·exp[一kx/(86400μ)][式中:c0为初始浓度,mg/L,计算式为c0=(cu·Qu+ce·Qe)/(Qu+Qc)(上游来流量为Qu,上游来流水质浓度为cu,污水排放流量为Qe,污染物排放浓度ce);K为一阶动力学反应速度,1/d;“为河流流速,m/s;x为沿河流方向距离,m;c为位于污染源(排放口)下游x处的水质浓度,mg/L],将题中数据代入上式,则排放点下游15km处的苯酚浓度=(0.8×6.5+40×0.25)÷(6.5+0.25)×exp[(一0.25×15000)÷(86400×0.4)]≈2.21(mg/L)。
10.某高速公路原有长度80km,拟建设延长线,延长40km,延长线经过重要生态敏感区,其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C)
A. 一级评价
B. 二级评价
C. 三级评价
D. 生态影响分析
解析:改扩建工程的工程占地范围以新增占地(含水域)面积或长度计算,本工程新增长度40km,根据导则,在重要生态敏感区长度≤50km,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11.气温22℃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8.0mg/L,该河段属于Ⅱ类水体,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 )。(A)
A. 0.26
B. 0.65
C. 2.50
D. 1.40
解析:当DOj≥DOs,则有SDO=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2300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