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方剂学)模拟试卷2

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方剂学)模拟试卷2

本单篇文档共4599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专业硕士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章节练习 3399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9.00
收藏

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方剂学)模拟试卷2

A1型题

1.煎药用具忌用(D)

A. 砂锅

B. 瓦罐

C. 搪瓷器

D. 铁锅

解析:

2.解表剂煎药法宜(D)

A. 文火久煎

B. 武火急煎

C. 先文火后武火

D. 先武火后文火

解析:

3.王冰所提出的“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宜用哪一治法治疗(C)

A. 汗法

B. 清法

C. 补法

D. 消法

解析:

4.大枣在十枣汤中的作用是(C)

A. 治疗次要症状

B. 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

C. 制约君药的毒、烈性

D. 起反佐作用

解析:

5.有关“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论述,始见于(D)

A. 《神农本草经》

B. 《伤寒杂病论》

C. 《普济方》

D. 《黄帝内经》

解析:《黄帝内经》提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为使。”此书虽是专门阐述中医基本理论的经典之作,但亦载有生铁落饮、四乌鲗骨一藘茹丸、左角髪酒、兰草汤、半夏秫米汤等13首方剂。

6.关于消法的适应证,不正确的是(D)

A. 气血聚结证

B. 痰浊壅聚证

C. 食滞虫积证

D. 燥屎内结证

解析:

7.现代方剂的分类法主要是(D)

A. 以病证分类

B. 以脏腑分类

C. 以病因分类

D. 以治法分类

解析:

8.有我国第一部“成药典”之称的著作是(D)

A. 《伤寒杂病论》

B. 《五十二病方》

C. 《黄帝内经》

D.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解析:

9.“气滞血瘀”,宜用哪一治法治疗(C)

A. 和法

B. 温法

C. 消法

D. 下法

解析: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

10.以下哪一项不是方剂组成变化的方式(D)

A. 药味增减变化

B. 药量增减变化

C. 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D. 治法更换变化

解析:

11.制约君、臣药的烈、毒性的药物属于(B)

A. 佐助药

B. 佐制药

C. 臣药

D. 反佐药

解析: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12.补阳还五汤属于“八法”中的(A)

A. 消法

B. 补法

C. 温法

D. 和法

解析:

13.“干霍乱吐泻不得”者,宜用(B)

A. 下法

B. 吐法

C. 清法

D. 消法

解析: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之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位居上、病势急暴、内蓄实邪、体质壮实之证。因吐法易伤胃气,故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

14.清热剂的煎煮法是(B)

A. 文火久煎

B. 武火急煎

C. 武火久煎

D. 先武火后文火煎

解析:

15.由四逆汤变成通脉四逆汤属于(A)

A. 药味增减变化

B. 药量增减变化

C. 剂型更换变化

D. 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解析:

16.以下哪一项不属“八法”的范畴(C)

A. 汗、下

B. 温、补

C. 固、通

D. 消、和

解析:论治病之方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17.可以直接影响方剂功用的因素是(D)

A. 体质强弱

B. 四时气候

C. 年龄大小

D. 剂型、服法

解析:影响方剂的因素有药味、药量增减变化和剂型更换。

18.最早系统论述“八法”的医籍是(B)

A. 《黄帝内经》

B. 《医学心悟》

C. 《伤寒杂病论》

D. 《伤寒明理论》

解析:“八法”,是清代医家程钟龄从高层次治疗大法的角度,根据历代医家对治法的归类总结而来的。程氏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X型题

19.方剂配伍中,佐制药的作用有(C,D)

A. 防止病势拒药

B. 协调诸药之用

C. 降低君、臣药之毒性

D. 减缓君、臣药之烈性

解析:佐药有三种意义。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20.使药的含义包括(A,C)

A. 引经报使的药物

B. 直接治疗次要证候的药物

C. 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D. 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解析:

21.属“消法”范畴的治法是(A,B,C,D)

A. 消食导滞

B. 行气

C. 活血

D. 化痰

解析:

22.汗法可用于治疗(A,B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459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方剂学)模拟试卷2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