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8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8

本单篇文档共4694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章节练习 5554人下载
价格: 1.10 原价:¥7.00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8

简答题

1.简述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要遵循如下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解析:

2.简要分析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被遗忘。在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各类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

解析:

3.简述建构主义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也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更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作出某些调整。

解析:

4.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能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各阶段之间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通常情况下,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个体的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的进程不同,以及同一功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4)个体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解析:

5.德育过程中怎样贯彻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解析:

6.简述综合课程的内涵及其特点。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综合课程的特点有:

首先,打破学科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能力;

其次,减少了课程的门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再次,从生活、社会的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解析:

7.简述衡量测验题目质量的四个指标。

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1)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它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

(2)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3)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4)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解析:

8.简述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解析:

9.简述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1)强化法;

(2)系统脱敏法;

(3)认知疗法;

(4)来访者中心疗法;

(5)理性一情绪疗法。

解析:

10.简述情感的三种分类。

(1)道德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美感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解析:

11.论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

(1)家庭教养模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

(3)同辈群体。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

解析:

1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

(5)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解析:

13.简述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

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主要有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469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8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