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11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11

本单篇文档共6631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章节练习 5615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8.00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11

简答题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如下: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解析:

2.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在国家教育的总目的指导下,由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构成的教育目标系统,它们由抽象到具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结构。一般来说,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总目的,即代表国家或社会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它是各级各类学校所要遵循和实现的总要求,是人才培养最根本的质量规格。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即在教育总目的指导下,依据学校的层次、性质、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规格的不同,形成的不同学校的不同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解析:

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如下:

第一,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第二,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第三,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解析:

4.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对学生智、德、体其他方面的发展也起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精神。

(2)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

(3)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美发展,具有提高形体美的健康性和艺术性的价值。

(4)美育有助于学生劳动观点的树立和技能的形成,具有技术美学的价值。

解析:

5.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知识有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陈述性知识,一种是程序性知识。知识是能力基本结构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②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技能也是一种个体体验,但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因而与知识有区别。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③知识和技能并不等于能力。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潜力。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

②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③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能力与知识、技能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正确理解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有助于科学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

6.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作简要的说明。

教师角色是指由教师的社会地位决定,并为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模式。教师角色代表教师个体在社会团体中的地位和身份,同时包含着许多社会期望。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多角色。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的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则要求教师表现出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特征;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特征。

解析:

7.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此外,由于问题的陈述方式或所给图示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过程。

(2)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有阻碍或干扰的影响。

(3)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4)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5)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6)动机的强度。学习动机会影响问题解决。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解析:

8.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

(1)布鲁纳的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663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11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