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
多项选择题
1.关于刑事管辖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 甲在国外雇用阴某到中国境内实施杀人行为,我国对甲的行为没有管辖权
B. 隶属于中国某边境城市旅游公司的长途汽车在从中国进入越南境内之后,因争抢座位,美国的甲一怒之下杀死了伊朗的乙。对甲的杀人行为不适用中国刑法
C. 丙将英国航空器劫持到日本,我国对丙的行为没有管辖权
D. 外国人丁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即使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可能不适用中国刑法
解析:在A项中,甲和阴某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一个整体,既然实行行为发生在我国境内,那么我国对甲的行为就具有管辖权。应当排除A项。在B项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都没有发生在我国境内,不适用属地管辖;行为人不是中国人,不适用属人管辖;被害人不是中国人,不适用保护管辖;故意杀人不是国际条约中规定的适用普遍管辖的情形。所以,B项是正确的。在C项中,根据国际条约,劫持航空器的,属于普通管辖的情形,故我国有管辖权。故应当排除C项。在D项中,适用保护管辖的,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即犯罪地法律也认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以,D项是正确的。
2.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以及依法确定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有( )。(A,B,C,D)
A. 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
B. 拒绝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的
C. 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
D. 出售、运输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未进行消毒处理的
解析:根据《刑法》第330条第1款的规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以及依法确定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1)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
(2)拒绝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的;
(3)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
(4)出售、运输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未进行消毒处理的;
(5)拒绝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
据此,备选项应全选。
3.下列关于敲诈勒索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A,B,C,D)
A. “多次敲诈勒索”是指二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
B. 敲诈勒索近亲属的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不认为是犯罪
C. 明知他人实施敲诈勒索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信工具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D. 被害人对敲诈勒索的发生存在过错的,可以对行为人酌情从宽处理
解析:构成敲诈勒索罪须“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2年内敲诈勒索3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敲诈勒索”。据此,A项表述正确。与对其他人实施敲诈勒索的社会危害性相比较,行为人对近亲属实施敲诈勒索,社会危害性要小得多,司法实践中也往往区别对待,而且又获得了被害人的谅解,社会危害性进一步降低,所以原则上不应当作为犯罪处理,这也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故应当选择B项。根据共同犯罪原理,行为人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又有共同犯罪的帮助行为,构成共同犯罪。故应当选择C项。被害人有过错,虽然不是法定的从轻处罚情节,但对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评价有重要影响,是酌定量刑情节,可以从轻处罚。故应当选择D项。
4.下列情形中,存在共同犯罪的有( )。(C,D)
A. 乙欲对丙实施强奸行为时,甲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暴力将丙打伤,乙得以顺利实施奸淫行为
B. 甲和乙碰巧同一时间到所在乡政府办公楼盗窃财物
C. 刘某与蔡某商议“收拾”张某,但刘某以杀人的故意、蔡某以伤害的故意对张某进行殴击
D. 敬某步行中巧遇朋友路某在非法殴打李某,在路某的请求下,敬某上前帮助路某将李某打成重伤
解析:A项表述的情形为片面共犯,片面共犯是指对他人犯罪暗中相助的情况,片面共犯不构成共同犯罪,故不选A项。B项表述的情形为同时犯,同时犯是指二人以上同时侵害同一对象,但彼此缺乏共同犯罪故意的意思联络,同时犯不构成共同犯罪,故不选B项。C项表述中,刘某与蔡某没有共同杀人的故意,但在伤害的范围内成立共同伤害的故意,故C项表述存在共同犯罪的适用情形,选C项。D项表述中,敬某在路某犯罪过程中加入犯罪,二人成立事中共犯,故D项表述存在共同犯罪的适用情形,选D项。
5.张某出于报复动机将赵某打成重伤,发现赵某丧失知觉后,临时起意拿走了赵某的钱包,钱包里有1万元现金,张某将其占为己有。张某的行为构成( )。(B,D)
A. 抢劫罪
B. 故意伤害罪
C. 侵占罪
D. 盗窃罪
解析:抢劫罪、抢夺罪、盗窃罪和侵占罪都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客观方面: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使人不能抗拒,强行劫取公私财物;抢夺罪是公然夺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盗窃罪是秘密窃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张某出于报复动机将赵某打成重伤,张某构成故意伤害罪,选B项。需要注意的是,本题之所以不定抢劫罪而定盗窃罪,是因为张某将赵某打成重伤的行为是“出于报复动机”而非劫取财物的目的,如果是出于劫取财物的目的将赵某打成重伤,则构成抢劫罪。此外,张某在赵某丧失知觉后,临时起意拿走了赵某的钱包,采取的是秘密的方式;张某将钱包里的1万元现金占为已有,符合数额较大的规定,应当构成盗窃罪。故选D项。
6.下列选项中,可以成立共同犯罪的有( )。(A,B,C,D)
A. 甲教唆赵某入户抢劫,但赵某接受教唆后实施拦路抢劫
B. 乙为钱某入户盗窃望风,钱某入户窃取财物后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327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