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9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9

本单篇文档共6124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章节练习 4277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8.00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9

简答题

1.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1)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人的规格,所以当我们考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时,必须深刻地把握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与要求。

(2)教育结构通常指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的比例构成,如不同级别、类型学校的比例关系,不同科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等,都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解析:

2.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包括:

(1)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

(2)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3)教科书的编排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解析:

3.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解析:

4.一节好课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一节好课应达到下列几方面的标准: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

解析:

5.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正确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

第一,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第二,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第三,学生特点;

第四,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第五,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解析:

6.简述巾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

(3)中学生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4)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

(5)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

7.简述品德的结构。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品德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这些成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品德结构,简称为品德的知、情、意、行结构。

(1)道德认识也称道德观念,是指人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2)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产生的内心体验,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情感体验,是推动道德行为的动力之一。

(3)道德意志是人自觉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

(4)道德行为是人在活动中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实际表现,是融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外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表现为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解析:

8.简述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且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解析:

9.简述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形象的先后顺序组织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是传统教育派的主张。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是现代教育派的主张。

(3)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式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强调知识本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螺旋式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层层递进。

解析:

10.简述衡量测验题目质量的四个指标。

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1)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它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

(2)效度:是指测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612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9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