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12
简答题
1.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对有意义的材料比对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在学习程序相同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识记材料越少,则忘得越慢。
(2)学习的程度。适当过度学习有助于对材料的识记。
(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最后呈现的材料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材料,而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
(4)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等也是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
解析:
2.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配合与补充。
解析:
3.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解析:
4.简述衡量测验题目质量的四个指标。
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1)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它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
(2)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3)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4)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解析:
5.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优点:
①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②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③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④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2)缺点:
①难以因材施教;
②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缺乏灵活性。
解析:
6.简述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解析:
7.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1)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种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种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3)行为塑造法。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5)惩罚法。惩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解析:
8.焦虑症的表现有哪些?如何矫正?
(1)症状表现: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做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在躯体症状方面,有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等不适反应。
(2)矫正办法: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其挫折应对能力。
解析:
9.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解析:
10.简述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网络成瘾的原因有:网络本身的诱惑力;中学生面临的困扰增多,学习和竞争压力大;同伴群体影响;中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矫正方法:针对网络成瘾,当事人可采用行为疗法,通过控制上网时间和次数,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教师可以采用认知疗法,针对网络成瘾问题本身及背后的问题,如学业不良、自卑心理、人际交往障碍等,与当事人进行谈话沟通。分析网络成瘾的危害,探讨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由家庭功能失调造成的网络成瘾。还可以通过调整家庭成员问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矫正网络成瘾提供条件。
解析:
11.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它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解析:
12.简述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503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