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3
简答题
1.为什么说中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中学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中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有极大的可塑性。
解析:
2.何谓教学?中学教学有哪几项一般任务?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中学教学的一般任务有: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解析:
3.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根据迈克卡等人1990年作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种类型:
(1)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考虑的,是信息加工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作用。它包括学习时间的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利用策略和人力资源利用策略。
解析:
4.学生集体在教育工作中具有哪些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解析:
5.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解析:
6.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主要体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杂,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并出现了反思思维。思维的对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少年期的心理活动随意性增强,能随意调节自己的活动;独立意识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道德行为更加自觉。
(2)青年初期
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阶段。
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解析:
7.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此外,由于问题的陈述方式或所给图示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过程。
(2)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有阻碍或干扰的影响。
(3)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4)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5)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6)动机的强度。学习动机会影响问题解决。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解析:
8.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
(2)安全需要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社会安定和国际和平。
(3)归属和爱的需要
也称为社交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的归属感等。
(4)尊重需要
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具体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力和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
所谓自我实现是指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解析:
9.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一般认为,有意义的材料、形象直观的材料遗忘进程慢于无意义材料、抽象材料;长度、难度适中的材料遗忘进程慢于较长的、难度较大的材料。另外,材料越多,越容易遗忘。
(2)学习程度。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的程度达到50%,即学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675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