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13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13

本单篇文档共6073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章节练习 2092人下载
价格: 1.60 原价:¥9.60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13

简答题

1.为什么说中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中学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中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有极大的可塑性。

解析:

2.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解析:

3.一节好课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一节好课应达到下列几方面的标准: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

解析:

4.简述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要遵循如下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解析:

5.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对有意义的材料比对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在学习程序相同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识记材料越少,则忘得越慢。

(2)学习的程度。适当过度学习有助于对材料的识记。

(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最后呈现的材料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材料,而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

(4)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等也是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

解析:

6.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先天遗传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2)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3)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4)家庭教育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5)学校教育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6)同辈群体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7)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解析:

7.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虽然确立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可以归纳为六条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解析:

8.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为的时期。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于它,表现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

(2)自我意识增强。在道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解析:

9.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作简要的说明。

教师角色是指由教师的社会地位决定,并为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模式。教师角色代表教师个体在社会团体中的地位和身份,同时包含着许多社会期望。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多角色。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的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则要求教师表现出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特征;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特征。

解析:

10.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的转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607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13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