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2
单项选择题
1.在犯罪的基本特征中,( )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和刑法的限制与保障功能。(B)
A.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 刑事违法性
C. 应受刑罚处罚性
D. 主观恶性
解析: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定化,即只有法律明确将该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国家才能够动用刑罚进行处罚。刑事违法性这一犯罪特征反映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将仅仅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不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排除在外。故选B项。
2.下列选项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是( )。(D)
A. 甲2018年1月盗窃他人财物2000元,2019年1月盗窃他人财物3000元
B. 乙伪造商务部的批文后,利用该伪造的批文骗取某企业5万元
C. 丙是司法工作人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将应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缓刑后收受犯罪分子家属给的1万元
D. 丁因为抢劫他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在刑罚执行期间发现其还有另外应当判处4年有期徒刑的漏罪没有判处
解析:A项中,甲犯的是同种数罪,根据我国司法实践,对于同种数罪不并罚。B项中,乙的两个行为分别触犯了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和诈骗罪,但是两个罪之间存在牵连关系,根据刑法理论通说,对于牵连犯应当从一重处断。C项中,丙的行为分别构成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根据刑法规定,贪赃枉法的,应当从一重处断。D项中,丁的情形属于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发现漏罪,对于发现了漏罪的,一律要数罪并罚。故选D项。
3.下列犯罪行为中,应当以强奸罪一罪定罪处罚的是( )。(D)
A. 甲为迫使被拐卖的妇女李某卖淫而将李某强行奸淫并致其死亡
B. 乙在组织多人偷越国境过程中,将被组织的妇女陈某强行奸淫
C. 丙在拐卖妇女刘某的过程中,强行将刘某奸淫
D. 丁利用女下属孙某醉酒熟睡之机将孙某奸淫
解析:在拐卖妇女的过程中,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应区别情况处理:在拐卖过程中行为人因遇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死被害人的,应以故意杀人罪与拐卖妇女罪实行数罪并罚;在拐卖妇女过程中,为防止被害人逃跑而对其非法拘禁或实施殴打、捆绑、麻醉等方法时导致被害人死亡的,应视为拐卖妇女罪的加重情节,只认定为拐卖妇女罪一罪。A项表述中,拐卖妇女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可能构成拐卖妇女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也可能构成拐卖妇女罪一罪,题干要求选择应以强奸罪一罪定罪处罚的选项,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故不选A项。根据《刑法》第318条第2款规定,犯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对被组织人有强奸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据此,B项表述中,乙构成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罪和强奸罪数罪,不选B项。根据《刑法》第240条规定,在拐卖妇女的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以拐卖妇女罪定罪处罚。强奸行为被拐卖妇女罪包容,属于拐卖妇女罪的加重犯,不定强奸罪,不选C项。D项表述中,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其发生性交或者奸淫不满14周岁的幼女的行为。丁利用女下属孙某醉酒熟睡之机将孙某奸淫,这属于利用暴力、胁迫以外的“其他手段”强奸妇女,丁的行为构成强奸罪,选D项。
4.易某持枪抢劫开车的甲,强行抢走手机后下车逃跑。甲立即开车追赶,在易某往前跑了100米处将其腿撞骨折并夺回手机。关于甲的行为的性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C)
A. 被害人承诺
B. 紧急避险
C. 正当防卫
D. 自救行为
解析:易某虽然已经将手机抢走,但是并没有完全控制手机,甲仍然具有立即将手机夺回的可能性,易某的不法侵害行为并没有结束。在这种情况下,甲将易某撞伤并夺回手机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故选C项。
5.行为人欲杀甲而向甲开枪,结果既杀死了甲又伤害了乙,这属于( )。(B)
A. 继续犯
B. 想象竞合犯
C. 牵连犯
D. 连续犯
解析: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行为人的一个开枪行为,触犯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或过失伤害罪)两个不同的罪名,符合想象竞合犯的条件。故选B项。
6.某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夏某,在查处生产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中,故意为犯罪嫌疑人文某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处罚。夏某的行为构成( )。(D)
A. 包庇罪
B.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共犯)
C. 窝藏罪
D.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
解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是指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刑事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情节严重的行为。这里的“情节严重”,指的是:放纵生产、销售假药或者有毒、有害食品犯罪行为的;放纵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犯罪行为的;放纵依法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不履行追究职责,致使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得以继续的;3次以上不履行追究职责,或者对3个以上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履行追究职责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据此,夏某为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犯罪行为的犯罪嫌疑人文某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处罚,属于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且情节严重,构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选D项。
7.2016年12月15日,某市中区法院对张某等15人以非法买卖枪支罪判处有期徒刑。2018年4月9日,中区法院根据最新司法解释的规定对该案件进行重审,经审理认为,该案所涉枪支为气枪,因此维持原定罪判决,但因枪支杀伤力不足,涉案人员主观上认为是玩具枪,客观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且有自首、立功等情节,因而免予刑事处罚。对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 法院重审后对涉枪人员的判决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B. 法院根据最新司法解释作出判决,并对涉案人员免予刑事处罚,这体现了从旧兼从轻原则
C. 法院的判决坚持了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D. 法院对涉枪人员依法改判体现了刑法所具有的保障机能
解析:A项表述正确,该案所涉枪支为气枪,因此维持原定罪判决,但因枪支杀伤力不足,客观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且涉枪人员有自首、立功等情节,因而将原判决的有期徒刑改为免予刑事处罚,这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可见,不选A项。B项表述错误,按照最新司法解释判决,且从题干表述看,新的司法解释规定的刑罚较轻,因此肯定没有体现从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282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