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论述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
论述题
1.5~6岁儿童想象的特点是什么?您认为在教学中应如何引导与培养?
幼儿想象的特点包括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具体来说:
(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包括:
①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②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
③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幼儿的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中班以后,幼儿的想象已具有一定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大班以后,幼儿的想象还有了他们本身的独立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到教育的影响,幼儿想象的有意性开始发展,并逐步丰富。
(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整个幼儿时期,幼儿是以再造想象为主的。表现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到了幼儿中期,在教育的影响下,再造想象中开始出现创造性的成分。
(3)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
幼儿时期,常将想象的东西和现实进行混淆,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
②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③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根据幼儿想象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点引导和培养幼儿的想象: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教师在各种活动中.要有计划地采用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使他们多获得一些进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
语言可以表现想象,语言水平直接影响想象的发展。幼儿在表达自己想象内容时能进一步激发其想象活动,使想象内容更加丰富。因此,教师在丰富幼儿表象的同时,还要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让幼儿讲故事、复述故事、创编故事;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用丰富、正确、清晰、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事物,都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途径。
(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于自然状态,只是根据观察目的,改变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条件.或采取某种方法诱发幼儿的心理活动,观察其表现。自然观察法和干预性观察法都属于直接观察法,即研究者亲自对幼儿进行观察。研究者还可以用间接观察法,即通过与幼儿接触较多的人来了解幼儿的心理。间接观察法有:调查访问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
幼儿园多种文学艺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想象发展的有利条件。如,美术活动中的主题画,要求幼儿围绕主题开展想象。而意愿画能活跃幼儿的想象力,使他们无拘无束的构思、创造出各种新形象。这都是发展幼儿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在游戏活动中,特别是角色游戏和造型游戏中,随着扮演的角色和游戏情节的发展变化,幼儿的想象异常活跃。老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各种游戏。
幼儿进行游戏,总离不开玩具和游戏材料。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引起幼儿想象的物质基础。因此,老师要为幼儿多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同样能起到活跃幼儿想象,促进发展的作用。
(4)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是提高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措施。除通过讲故事、绘画、听音乐等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外。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形式。如在纸上画好一些线条和几何形体.让幼儿通过添画,来完成整幅画面;让幼儿听几组声音的录音,让幼儿想象这几组声音是说明发生了什么事情;给孩子几幅秩序颠倒的图画,让其重新排列,并叙说整个事情经过等等。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使幼儿想象的内容广泛而又新颖。
解析:
2.试举例说明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原有性格差异的基础上,幼儿性格差异更加明显,并越来越趋向于稳定。但总的说来,幼儿的性格发展相对于小学和中学的儿童更易受情境的制约,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在孩子的性格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幼儿性格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行为容易改变。
在儿童性格差异日益明显的同时,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泼好动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期儿童性格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幼儿都有此特性。
(2)喜欢交往
孩子进入幼儿期后,在行为方面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伙伴交往。
(3)好奇好问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好问,是幼儿好奇心的一种突出表现。
(4)模仿性强
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儿童。对成人模仿更多的是对教师或父母行为的模仿,这是由于这些人是幼儿心目中的偶像。
(5)好冲动
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就是情绪不稳定,好冲动。
解析:
3.试论幼儿教育的一般原则。
幼儿教育的一般原则是所有形态的幼儿教育都必须遵守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①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将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等。
②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成员,他们享有不同于成人的许多特殊的权利,如生存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发展权等,这反映了人类对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的认町与尊重。但是,儿童毕竟是稚嫩、弱小的个体,他们对自己权利的行使还必须通过成人的教育和保护才能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育计划、设计教育活动时,应当注意:
①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教育必须促进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单项再突出也不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509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