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论述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
论述题
1.试论述学前儿童对时间知觉的掌握有哪些特点?
幼儿的时间知觉表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1)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7~8岁是时间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
(2)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婴幼儿往往以自身的作息制度作为时间定向的依据。如,“早上是去幼儿园的时间”、“上午是上课的时间”、“下午是爸爸妈妈接自己下班的时间”“晚上是在家准备睡觉的时间”。严格执行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时间知觉,培养时间观念。
(3)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大量研究表明,幼儿先能理解的是“天”和“小时”,然后是“周”“月”或“分钟”“秒”等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元。在“天”中,
最先理解的是“今天”,然后是“昨天”“明天”,再后才是“前天”“后天”“上周”“下周”。对于“正在”“已经”“就要”三个与时间有关的常用副词的理解,同样也是以现在为起点。逐步向过去和未来延伸。
(4)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小孩子常常不能理解计时工具的意义。研究表明.大约到7岁,儿童才开始利用时间标尺估计时间。
解析:
2.请论述幼儿的思维与幼儿的活动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如何创设活动的环境。
人的思维与人的实践活动分不开,幼儿的思维发展更是如此。幼儿的思维是在同周围现实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一方面,要针对幼儿思维的特点去组织幼儿的活动: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
(1)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征与幼儿的活动。幼儿思维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幼儿的概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概括不准确.概括的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概括的外延不适当,往往过宽或过窄。幼儿不易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应该理解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点,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易于理解的概念,在实际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
(2)问题情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思维总是由于出现问题而产生。幼儿阶段常常对许多事物表示好奇,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幼儿能否对事物进行思考、是否有思考的积极性,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组织的活动能否成为幼儿的问题情境,这与问题情境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如果问题很容易,幼儿不假思索就能解答,那么,这个问题就不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活动。因此,为了发展幼儿的思维,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不断发展。
(3)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由于提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表现.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幼儿提问,对幼儿的提问“闻问则喜”,为幼儿的思维活动创造宽松的气氛,培养幼儿思维的热情。
(4)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①要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没有充分的玩具、教具和活动材料,幼儿的活动将不会有效地开展。小班幼儿的游戏和活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戏材料与玩具提供的水平。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使幼儿的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合理地提供活动的各种物质材料。⑦为幼儿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与机会。③在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较多形象可爱的玩具、教具,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水平过渡,并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认识兴趣。组织丰富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⑤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因此,在组织幼儿活动时,一定要以此为基本出发点,这是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的前提。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要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所积累的感性经验,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时要尽可能具体、形象、直观化,要重视玩具、教具的鲜明、形象、生动性。
(5)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①通过观察,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对事物的分析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和具体特点。随着语言在幼儿分析综合中作用的增加,幼儿逐渐学会凭借语言在头脑中分析综合。②通过操作,对具体事物进行比较、分类。幼儿对物体比较能力发展的特点表现为:第一,幼儿初期还不善于找出物体之间相应的部分。例如比较两幅图中的两个孩子,幼儿初期的儿童还不会对两幅图中两个孩子的帽子进行比较、对两个孩子手里拿着的东西进行比较等。他们会说:“这个小朋友戴着帽子,那个小朋友的手上拿着枪。”幼儿中期、晚期能够逐渐找出物体的相应部分。第二,幼儿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再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通过操作和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可以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
解析:
3.试论儿童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以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儿童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表现在:
(1)幼儿的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幼儿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
①气质对智力的影响
气质不能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但可以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
②气质对性格的影响
一方面,在性格的表现上带有各自的气质特点:另一方面,某种气质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
(2)幼儿的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
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通过父母亲教养方式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父母和教师平时要注意孩子的气质特点,同时,还要避免幼儿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育方式的影响。
(3)根据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了解幼儿的气质特点,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发扬其气质中的长处,培养良好的性格,同时,防止不良品质的产生。
因为儿童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成人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了解学前儿童的气质特征,但不要轻易对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下结论。
教师或父母可以对学前儿童在游戏、学习、劳动等活动中的情感表现、行为态度等进行反复细致的观察。但教师或父母不应轻率地对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作出判定。之所以不能轻易下结论的原因主要有三个:①在实际生活中纯粹属于某种气质类型的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513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