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模拟试卷10
A1/A2型题
1.蛋白质二级结构中通常不存在的构象是(C)
A. α螺旋
B. β折叠
C. α转角
D. β转角
E. 无规则卷曲
解析:蛋白质二级结构中无α转角的构象。其余4种构象均存在。
2.下列蛋白质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时最先被洗脱的是(A)
A. 马肝过氧化氢酶(分子量247500)
B. 肌红蛋白(分子量16900)
C. 人血清白蛋白(分子量68500)
D. 牛β乳球蛋白(分子量35000)
E. 牛胰岛素(分子量5733)
解析:凝胶过滤层析柱内填满带有小孔的颗粒,一般由葡聚糖制成,蛋白质溶液通过层析柱时,小分子蛋白质进入孔内,所以在柱中滞留时间较长,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孔内而径直流出,所以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分子得以分离。马肝过氧化氢酶分子量是五种蛋白质中最大的,故它最先被洗脱出来。
3.在pH7.0的溶液中,下列氨基酸在电场中移向正极速度最快者是(C)
A. 组氨酸
B. 赖氨酸
C. 天冬氨酸
D. 谷氨酰胺
E. 异亮氨酸
解析:在pH 7.0的溶液中,氨基酸需游离成负离子才能泳向正极,只有那些等电点的pH小于7.0的氨基酸,此时恰处碱性环境,则其碱性基团游离被抑制,因而呈现酸性基团一羧基游离成负离子。本题选项中组氨酸、赖氨酸为碱性氨基酸,其等电点均远大干pH7.0,均游离成正离子,而异亮氨酸、谷氨酰胺及天冬氨酸的等电点均低于pH 7.0,则游离成负离子,其中天冬氨酸为酸性氨基酸,其等电点pH最小,在pH 7.0的溶液中其游离程度最大,所以带负电荷最多,另外其分子量也最小,故在同一电场中泳向正极的速度最快。
4.Lineweaver-Burk图按Michaelis-Menten方程的倒数,以便于从图中较准确读取Km和Vmax;当V为底物S浓度时的速度,Y轴上实验数值表示为(B)
A. V
B. 1/V
C. S
D. 1/S
E. V/Km
解析:Michaelis-Menten方程,对此进行双倒数变换处理,速度的倒数在Y轴,底物浓度倒数在X轴。
5.唾液淀粉酶经透析后水解淀粉的能力降低,其原因是(D)
A. 酶蛋白变性
B. 酶的Km值变大
C. 酶量显著减少
D. 失去Cl–
E. 丢失Zn2+
解析:凡使酶由无活性变成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有的激活剂对酶促反应是不可缺少的,丢失则酶将失去活性,被称为必需激活剂。有些激活剂不存在时,酶仍有一定的催化活性,这些激活剂称为非必需激活剂,Cl–是唾液淀粉酶的非必需激活剂,经透析后可造成Cl–的丢失,导致酶活性降低。透析不会使酶蛋白变性、Km值改变、酶的丢失等。Zn2+与唾液淀粉酶活性无关。
6.已知某种酶的km值为25mmol/L,欲使酶促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50%,该底物浓度应为(B)
A. 12.5mmoL/L
B. 25mmol/L
C. 37.5mmol/L
D. 50mmol/L
E. 75mmoL/L
解析:
7.通过G蛋白耦联通路发挥作用的是(E)
A. 表皮生长因子
B. 糖皮质激素
C. 盐皮质激素
D. 甲状腺激素
E. 肾上腺素
解析:G蛋白介导的信息传递途径有cAMP-蛋白激酶途径;Ca2+-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等。肾上腺素是通过cAMP-蛋白激酶途径发挥作用的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及盐皮质激素都属胞内受体激素,其信息传递与G蛋白无关;表皮生长因子是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发挥作用的。
8.糖蛋白中的N-糖链通常含有的单糖单位数(长度)是(C)
A. 1~5
B. 6~10
C. 11~15
D. 16~20
E. 21~25
解析:糖蛋白的含糖量通常从1%到50%以上,胃黏蛋白达82%。糖基连接成若干条寡糖链,通过共价键连接在多肽链的特定位点,每条糖链的长度一般不超过15个单糖(残基),有的只有1~2个。
9.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E)
A. 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 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 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 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E. 部分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解析:RNA和DNA中所含的嘌呤碱基相同;但嘧啶碱基不同,在RNA中为尿嘧啶,在DNA中为胸腺嘧啶。RNA和DNA中所含的核糖也不同,在RNA中者为核糖,在DNA中者为脱氧核糖。所以只有答案(E)是正确的。
10.下列有关DNA变性的叙述,错误的是(B)
A. 两条多核苷酸链间氢键断裂
B. 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
C. 两条多核苷酸链分离
D. DNA中含GC碱基对多则Tm值高
E. 不同DNA分子的变性温度不同
解析: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松散,两条多核苷酸链分离变成单链,此即为DNA变性。它不涉及共价键的变化,因此核苷酸间相连接的磷酸二酯键是不会断裂的,故B是错误的。DNA变性从开始解链到完全解链,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内完成的,在这一范围内,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或变性温度(Tm)。DNA分子Tm值的大小与其所含碱基中G+C比例有关,G+C比例越高,Tm值越高。不同的DNA分子中其G+C所占的比例不同,所以Tm值不同。
11.DNA复制时辨认复制起始点主要依靠(D)
A. 拓扑异构酶
B. 解螺旋酶
C. 引物酶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30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