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论述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
论述题
1.论述情绪、情感与幼儿活动的关系。
幼儿的情绪、情感与幼儿的活动的关系如下:
(1)生活环境与幼儿的情绪、情感。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好的环境能使幼儿处于轻松、愉快陕的积极情绪状态,而差的环境则容易导致幼儿的消极情绪。幼儿良好的情绪依赖于幼儿园中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因为单调的刺激容易使人产生厌烦等消极情绪,而环境的变化与多样则能激发人的探索兴趣。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指幼儿园周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及幼儿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些关系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班内教师与幼儿本人的关系及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情绪具有易感性的特点,和谐、优美、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无疑会使幼儿从中受到感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会成为一种情绪背景,影响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游戏活动与幼儿的情绪、情感。幼儿期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游戏对幼儿情绪的作用十分大。这是因为游戏不仅使幼儿直接从活动本身获得快乐,还可以满足幼儿的许多需要。游戏和幼儿情绪、情感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主动感是幼儿期的重要需要形式,游戏给幼儿提供了主动活动的机会。
第二,幼儿期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第三,参加成人活动是每个幼儿的梦想,游戏可以使梦想成真,给幼儿带来巨大快乐。
(3)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成人要善于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从幼儿的情绪表现来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注意孩子积极情感的引导,让积极情感成为幼儿情感的主旋律,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
解析:
2.论述积极师幼关系的意义,并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建立积极的师幼关系。
(1)积极的师幼关系指的是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主要人际关系之一。积极师幼关系对幼儿及教师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获得关爱。
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和责任就是关爱幼儿,幼儿可以体验到来自幼儿教师的关爱,从中获得精神需要的满足,是良好师幼关系的体现。因此,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幼儿获得真正关爱的基础和保障。
②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获得安全感。
幼儿的安全感主要是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一般而言,幼儿的安全感多来自于幼儿可信赖的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即为幼儿最可信赖的人,可以使幼儿更安全、自信、从容地进行活动。
③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之间建立同伴关系。
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而不良的师幼关系可能破坏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
④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师幼关系直接影响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理解和关注,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利于教师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促使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进行反思,而后在反思中提高,从而实现教师专业的完善和发展。
(2)建构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①幼儿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幼儿教师要树立适合新时期幼儿成长且与幼儿心理相适应的新型教育观。因为,教师教育观念的变化一定会带来教育行为的变化。幼儿教师应该设身处地地体验并理解幼儿的所作所为,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幼儿。
②教师对幼要持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及兴趣的需要,尊重幼儿人格的独立,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和需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获取成功感。同时注意这种尊重和需要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和放任自流。
③教师对待幼儿应善于疏导而不是压制。
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游戏和交往互动中,注意体现幼儿真正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④教师对幼要尽量使用多种适宜的身体语言动作。
教师对幼儿的观察领悟能力,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能力都必须提高,教师还要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与动作,与同伴的交往与合作进行观察和记录,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采取适宜幼儿年龄特征及个性特征的身体语言以促进师幼互动关系的健康发展。
解析:
3.5~6岁儿童想象的特点是什么?您认为在教学中应如何引导与培养?
幼儿想象的特点包括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具体来说:
(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包括:
①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②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
③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幼儿的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中班以后,幼儿的想象已具有一定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大班以后,幼儿的想象还有了他们本身的独立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到教育的影响,幼儿想象的有意性开始发展,并逐步丰富。
(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整个幼儿时期,幼儿是以再造想象为主的。表现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到了幼儿中期,在教育的影响下,再造想象中开始出现创造性的成分。
(3)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
幼儿时期,常将想象的东西和现实进行混淆,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
②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③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根据幼儿想象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点引导和培养幼儿的想象: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教师在各种活动中.要有计划地采用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使他们多获得一些进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
语言可以表现想象,语言水平直接影响想象的发展。幼儿在表达自己想象内容时能进一步激发其想象活动,使想象内容更加丰富。因此,教师在丰富幼儿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529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