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外科学模拟试卷19
A1/A2型题
1.女性,40岁。因大便带血伴消瘦1个月,医生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时,于20cm处进镜困难,稍微用力后感到阻力降低,患者突然感到剧烈腹痛,检查被迫中止。此时发生的问题最可能是(E)
A. 肠内出血
B. 肠痉挛
C. 肛裂复发
D. 患者紧张
E. 肠壁穿孔
解析: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显著提高结直肠疾病,包括回肠末端和盲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率,并可在镜下直视进行息肉摘除、下消化道出血的止血、结肠扭转复位、结直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扩张等治疗。但有一定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
2.腹股沟管内环位于(A)
A. 腹横筋膜
B. 腹横肌
C. 腹内斜肌
D. 腹外斜肌腱膜
E. 皮下浅筋膜
解析:根据腹股沟区的解剖,腹股沟管外环位于腹外斜肌腱膜上,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共同构成了联合肌腱,腹股沟管内环位于腹横筋膜上。
3.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典型体征为(E)
A. 胃型
B. 肠型
C. 高调金属音
D. 肝区叩击痛
E. 肝浊音界消失
解析:消化性溃疡穿孔后胃内气体外溢,平卧位时位于肝前面,可以导致肝浊音界消失。胃型是幽门梗阻的表现;肠型和高调金属音是肠梗阻的表现;肝区叩击痛是肝部疾病的表现。
4.女性,28岁,发现乳腺肿物近1年,逐渐增大,现已有1.8cm×2cm,圆形。手术所见此肿物包膜清楚,完全摘除。切面区白色编织样,其中似有黄色点状病变。组织学上包膜清,肿瘤由纤维及腺体组成。两者分化均良好,无明显异型性。请问此病例应诊断为(C)
A. 乳腺癌
B. 乳腺肉瘤
C. 乳腺纤维腺瘤
D. 乳腺平滑肌瘤
E. 乳腺平滑肌肉瘤
解析:此种肿瘤界限清,包膜完整,生长较缓慢。肿瘤由纤维及上皮或腺体两种成分组成,分化好,无异型性,故称为纤维腺瘤或腺纤维瘤。
5.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准确率最高的检查方法是(E)
A. 症状与体征
B. 有关的化验检查
C. X线检查
D. 应用新技术的特殊检查如MRI
E. 病理检查
解析:
6.男性,50岁,脓血便半年余,直肠镜发现距肛门11cm处直肠前壁有一分叶状息肉,病理证实息肉恶变。手术治疗最宜选择(A)
A. 经腹切除,直肠乙状结肠端端吻合术
B. 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
C. 经腹肛管拉出切除术
D. 乙状结肠造瘘术
E. 经直肠病灶摘除术
解析:此病例诊断直肠息肉癌变。肿物距肛门11cm,应按直肠癌行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术)。
7.乳癌局部皮肤呈“橘皮样”改变的原因是(C)
A. 肿物压迫引起
B. 癌肿位置深,侵及Cooper韧带所致
C. 癌细胞侵及或堵塞乳腺表浅淋巴管导致淋巴水肿所致
D. 肿物与乳房皮肤粘连所致
E. 肿瘤周围的炎性改变引起
解析:当乳腺癌的肿块增长向周围浸润时,表面的皮肤可因皮内和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而引起局部淋巴水肿,由于皮肤在毛囊处与皮下组织的连结紧密,淋巴水肿时可见毛囊处出现很多点状凹陷,形成所谓“橘皮样”改变。
8.下述哪种表现不是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的特点(E)
A. 病人多为男性青壮年
B. 病变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
C. 肢体缺血症状多呈周期性发作
D. 反复发作游走性浅静脉炎
E. X线检查显示动脉有钙化斑
解析: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是累及血管的炎症和闭塞性病变。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下肢为主。病人绝大多数为男性青壮年。临床表现主要为由中、小血管炎症产生的局部影响及动脉闭塞引起的供血不足症状。如疼痛、感觉和皮色改变、游走性浅静脉炎,营养缺乏,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呈周期性发作,动脉造影示小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典型X线征象。而出现钙化斑不是此病的特点。
9.下列关于创伤修复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B)
A. 创伤修复的基本方式是增生的细胞和细胞间质充填、连接或代替缺损的组织
B. 现代外科已将利用异体组织或人造材料修复创伤作为创伤治愈的基础
C. 组织修复前期以合成代谢为主
D. 组织修复中,巨噬细胞和多种介质参与这个过程
E. 酶类在创伤修复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解析:机体发生创伤后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性改变而需要修复。修复的基本方式是增生的细胞和细胞间质充填、连接或代替缺损的组织。机体自身的这种组织修复功能是创伤治愈的基础。虽然现代外科可用异体的组织或人造材料修复某些创伤,但均是辅助的作用。故B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10.急性阑尾炎可发生的并发症不包括下列哪项(B)
A. 腹腔脓肿
B. 腹腔内出血
C. 内瘘形成
D. 外瘘形成
E. 门静脉炎
解析:急性阑尾炎时,由于阑尾化脓、坏疽、穿孔被大网膜包裹粘连,炎症局限化,如脓液较多即形成阑尾周围脓肿。脓液不多时可被吸收。一部分病例,脓肿可向小肠或大肠内穿破,亦可向膀胱、阴道或腹壁穿破形成各种内瘘或外瘘。如急性炎症扩散,在阑尾静脉中的感染性血栓沿肠系膜上静脉至门静脉,可致门静脉炎症。而常见的并发症中不包括腹腔内出血。
11.男性,42岁,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2年,上腹部有烧灼痛,抗酸剂治疗无效,有时呕吐,内含胆汁,吐后腹痛无缓解。胃镜下黏膜充血、水肿,易出血。最可能的诊断是(C)
A. 输入段综合征
B. 输出段梗阻
C. 碱性反流性胃炎
D. 吻合口梗阻
E. 吻合口溃疡
解析:本病例为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的并发症。表现的特点是上腹烧灼痛、呕吐胆汁和体重减轻的碱性反流性胃炎“三联征”。其原因是该式手术后胆汁、胰液可进入残胃,胆盐、卵磷脂破坏胃黏膜屏障,H+逆向转移,促使组胺释放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等改变,引发了上述症状。其他选项的并发症表现特点与本病例不相符。
12.对于开放性气胸首先应进行的处理是(A)
A. 封闭开放性胸壁伤口
B. 给氧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614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