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课程)模拟试卷6
单项选择题
1.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A. 课程
B. 课程标准
C. 课程计划
D. 课程目标
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就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
2.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C)
A. 课程标准
B. 课程计划
C. 教科书
D. 教学指导书
解析: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拓展和深化,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B)
A. 直线式
B. 螺旋式
C. 分科式
D. 综合式
解析:我国中小学教材的编排方式一般有直线式排列、螺旋式排列、分支平行式、综合式等。其中,螺旋式排列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科教材内容的某些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题干所述属于螺旋式编排方式。
4.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D)
A. 实践模式
B. 过程模式
C. 环境模式
D. 目标模式
解析:“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又称为目标模式。
5.根据载体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 )。(D)
A. 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B. 教授化课程资源与学习化课程资源
C. 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
D. 文字性课程资源与非文字性课程资源
解析:按照载体不同,课程资源可分为文字性课程资源和非文字性课程资源。按照空间分布的不同,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按功能特点不同,课程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从课程范式的角度,课程资源可分为教授化课程资源和学习化课程资源。
6.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A. 内容改革
B. 方法改革
C. 课程改革
D. 途径改革
解析: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7.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各地可以对国家统一规定的中小学课程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体现了课程结构的( )。(C)
A. 可操作性
B. 可替代性
C. 可转换性
D. 可度量性
解析:课程基本结构具有可转换性,同样的课程功能可通过多样的课程结构实现,课程的内部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可依地区、学校和学生等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相应调整。课程结构的可转换性为课程模式多样化提供了可能。“可操作性”是指课程结构可以具体实施;“可转换性”是指课程结构可依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变动。
8.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C)
A. 六三分段设置
B. 五四分段设置
C. 九年整体设置
D. 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结构”部分明确指出: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9.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 )。(B)
A. 分科课程
B.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 综合课程
D. 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10.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是( )。(A)
A. 分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活动课程
D. 探究课程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B)
A. 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 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 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 初中一年级至高中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12.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 )。(D)
A. 学科课程
B. 拓展性学科课程
C. 辅助性学科课程
D.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3.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B)
A. 基础型课程
B. 研究型课程
C. 拓展型课程
D. 发展型课程
解析: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14.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D)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现代学生观倡导学生是独特的人、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641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