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中学综合素质 >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模拟试卷2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模拟试卷2

本单篇文档共6834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中学综合素质 章节练习 4434人下载
价格: 1.60 原价:¥8.80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模拟试卷2

单项选择题

1.微积分学的创立,极大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过去很多初等数学束手无策的问题,运用微积分,往往能迎刃而解。下列科学家中,与微积分理论创立和发展没有重大关系的是( )。(C)

A. 牛顿

B. 柯西

C. 爱因斯坦

D. 莱布尼茨

解析:微积分是由牛顿和莱布尼茨几乎在同时期创立的,柯西是法国数学家,发表了多篇与微积分相关的论文,为微积分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爱因斯坦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2.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述的主要内容是( )。(C)

A. 基因理论

B. 条件反射

C. 进化论

D. 细胞学说

解析: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在《物种起源》中运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变化的。

3.创立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A. 门捷列夫

B. 波义耳

C. 居里夫人

D. 波尔

解析:门捷列夫是19世纪俄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

4.在电和磁关系的认识上,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是( )。(B)

A. 奥斯特

B. 法拉第

C. 爱迪生

D. 爱因斯坦

解析:在电和磁的研究过程中,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才为发电机的发明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第二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5.能直接证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理论正确的是( )。(B)

A. 伦琴发现放射现象

B. 居里夫人发现镭

C. 道尔顿的成就

D. 林奈的成就

解析:伦琴发现X射线,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林奈是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故正确答案应为B项。

6.下列选项中,由美国发明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的是( )。(D)

A. 天文望远镜

B. 互联网

C. 电子计算机

D. 电话

解析: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被誉为“电话之父”。

7.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两大行星是( )。(A)

A. 水星、金星

B. 地球、火星

C. 火星、金星

D. 地球、水星

解析: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之后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8.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A)

A. 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B. 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

C. 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D. 火星轨道和金星轨道之间

解析: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

9.发现行星运动定律的天文学家是( )。(C)

A. 哥白尼

B. 伽利略

C. 开普勒

D. 张衡

解析:开普勒(1571一1630)是德国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10.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为( )。(C)

A. 热传递定律

B. 分子运动论

C.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D. 牛顿力学第一定律

解析:能量守恒定律是说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但其总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是恒定的。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能量和质量可以互变后,此定律改称为能质守恒定律。这个定律应用到热力学上,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11.20世纪初,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家提出的科学理论是( )。(D)

A. 电磁学理论

B. 相对论

C. 生物进化论

D. 量子论

解析:20世纪初,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家提出量子力学的早期理论。

12.现代生物技术是以( )的建立为标志的。(A)

A. DNA重组技术

B. 细胞工程

C. 酶工程

D. 发酵工程

解析: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或基因组为核心,并辐射到各生物科技领域。

13.以下各项中,属于空间技术的是( )。(C)

A. 探空气球

B. 人工降雨

C. 卫星通信

D. 大气环流探测

解析:空间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称为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因而,卫星通信属于空间技术。

14.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是( )。(C)

A. 美国

B. 中国

C. 苏联

D. 英国

解析:1957年10月4日苏联研制并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15.下列选项中属于大多数地震发生的类型的一项是( )。(B)

A. 火山地震

B. 构造地震

C. 塌陷地震

D. 诱发地震

解析:地震根据成因可分为以下几种: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其中,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的地震,是发生次数最多、破坏力最大的地震,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16.在某次地震发生时,甲地为震中区,乙地为地震波及地区,这两个地区的震级和烈度的关系是 ( )。(D)

A. 两地的震级和烈度相同

B. 甲地的震级和烈度比乙地大

C. 两地烈度相同,甲地震级比乙地大

D. 两地震级相同,甲地烈度比乙地大

解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就越大。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17.司南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B)

A. 南朝

B. 战国

C. 宋朝

D. 清朝

解析:司南的指南特性是我国著名科技史学家王振铎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683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模拟试卷2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