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模拟试卷2
单项选择题
1.微积分学的创立,极大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过去很多初等数学束手无策的问题,运用微积分,往往能迎刃而解。下列科学家中,与微积分理论创立和发展没有重大关系的是( )。(C)
A. 牛顿
B. 柯西
C. 爱因斯坦
D. 莱布尼茨
解析:微积分是由牛顿和莱布尼茨几乎在同时期创立的,柯西是法国数学家,发表了多篇与微积分相关的论文,为微积分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爱因斯坦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2.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述的主要内容是( )。(C)
A. 基因理论
B. 条件反射
C. 进化论
D. 细胞学说
解析: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在《物种起源》中运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变化的。
3.创立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A. 门捷列夫
B. 波义耳
C. 居里夫人
D. 波尔
解析:门捷列夫是19世纪俄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
4.在电和磁关系的认识上,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是( )。(B)
A. 奥斯特
B. 法拉第
C. 爱迪生
D. 爱因斯坦
解析:在电和磁的研究过程中,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才为发电机的发明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第二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5.能直接证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理论正确的是( )。(B)
A. 伦琴发现放射现象
B. 居里夫人发现镭
C. 道尔顿的成就
D. 林奈的成就
解析:伦琴发现X射线,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林奈是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故正确答案应为B项。
6.下列选项中,由美国发明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的是( )。(D)
A. 天文望远镜
B. 互联网
C. 电子计算机
D. 电话
解析: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被誉为“电话之父”。
7.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两大行星是( )。(A)
A. 水星、金星
B. 地球、火星
C. 火星、金星
D. 地球、水星
解析: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之后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8.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A)
A. 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B. 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
C. 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D. 火星轨道和金星轨道之间
解析: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
9.发现行星运动定律的天文学家是( )。(C)
A. 哥白尼
B. 伽利略
C. 开普勒
D. 张衡
解析:开普勒(1571一1630)是德国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10.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为( )。(C)
A. 热传递定律
B. 分子运动论
C.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D. 牛顿力学第一定律
解析:能量守恒定律是说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但其总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是恒定的。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能量和质量可以互变后,此定律改称为能质守恒定律。这个定律应用到热力学上,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11.20世纪初,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家提出的科学理论是( )。(D)
A. 电磁学理论
B. 相对论
C. 生物进化论
D. 量子论
解析:20世纪初,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家提出量子力学的早期理论。
12.现代生物技术是以( )的建立为标志的。(A)
A. DNA重组技术
B. 细胞工程
C. 酶工程
D. 发酵工程
解析: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或基因组为核心,并辐射到各生物科技领域。
13.以下各项中,属于空间技术的是( )。(C)
A. 探空气球
B. 人工降雨
C. 卫星通信
D. 大气环流探测
解析:空间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称为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因而,卫星通信属于空间技术。
14.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是( )。(C)
A. 美国
B. 中国
C. 苏联
D. 英国
解析:1957年10月4日苏联研制并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15.下列选项中属于大多数地震发生的类型的一项是( )。(B)
A. 火山地震
B. 构造地震
C. 塌陷地震
D. 诱发地震
解析:地震根据成因可分为以下几种: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其中,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的地震,是发生次数最多、破坏力最大的地震,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16.在某次地震发生时,甲地为震中区,乙地为地震波及地区,这两个地区的震级和烈度的关系是 ( )。(D)
A. 两地的震级和烈度相同
B. 甲地的震级和烈度比乙地大
C. 两地烈度相同,甲地震级比乙地大
D. 两地震级相同,甲地烈度比乙地大
解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就越大。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17.司南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B)
A. 南朝
B. 战国
C. 宋朝
D. 清朝
解析:司南的指南特性是我国著名科技史学家王振铎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683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