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模拟试卷6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模拟试卷6

本单篇文档共7588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章节练习 4510人下载
价格: 1.10 原价:¥8.00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模拟试卷6

单项选择题

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解析: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2.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C)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互补性

D. 个别差异性

解析: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其中一方面是指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3.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 )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C)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 个别差异性

解析: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对残疾儿童的教育可依据儿童个体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进行。

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C)

A. 相互衔接

B. 循序渐进

C. 长善救失

D. 教学相长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特征告诉我们,教师要长善救失,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5.教育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这一要求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C)

A. 不平衡性

B. 顺页序性

C. 互补性

D. 个别差异性

解析:互补性规律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是隐藏起来的,培养个体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6.高一(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C)

A. 阶段性

B. 连续性

C. 差异性

D. 顺序性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王老师从来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说明他深刻认识到: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7.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D)

A. 顺序性

B. 稳定性

C. 可变性

D. 个别差异性

解析:教育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其中个别差异性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个别差异性是指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方面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为学生提供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8.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动手能力强,有的人善于口头演讲,有的人善于书面写作。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 )。(C)

A. 能动性

B. 阶段性

C. 个别差异性

D. 不平衡性

解析: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都存在,不仅表现在男女性别差异上,还表现在身心构成的所有方面,而且在人的发展优势或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上也是千差万别。

9.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A. 阶段性

B. 互补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解析: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的心理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顺序性,但各种心理功能所能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及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则因人而异。所以,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有人善于言辞表达。

10.“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 )对教育的要求。(D)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互补性

D. 个别差异性

解析:教育工作者要发现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11.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D)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解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人的内心不同就像他们的面貌不同一样,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12.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 )。(B)

A. 国民教育制度

B. 学校教育制度

C. 教育管理体制

D. 学校教育结构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3.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B)

A. 学校的产生

B. 学制的建立

C. 教育实体的出现

D.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解析:根据学校教育制度常识可知,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学制的建立。

14.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 )。(B)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解析: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

15.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等人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 ),这个学制体现的是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58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模拟试卷6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