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模拟试卷3
单项选择题
1.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两条河流是( )。(B)
A. 长江、黄河
B. 长江、雅鲁藏布江
C. 长江、珠江
D. 长江、松花江
解析:长江和雅鲁藏布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两条河流。长江的水能资源是最丰富的,其次为雅鲁藏布江。
2.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峡是( )。(D)
A. 巴士海峡
B. 马六甲海峡
C. 麦哲伦海峡
D. 直布罗陀海峡
解析:直布罗陀海峡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间,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重要门户。
3.下列国家中,不属于加勒比地区的是( )。(D)
A. 海地
B. 牙买加
C. 多米尼加
D. 马达加斯加
解析:加勒比位于中美洲,包括古巴、多米尼克、多米尼加共和国、海地、牙买加、巴巴多斯、安提瓜和巴布达、阿鲁巴、巴哈马、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格林纳达、瓜得罗普、马提尼克、蒙特塞拉特、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波多黎各、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群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以及美属维尔京群岛。马达加斯加全称为马达加斯加共和国,非洲岛国,位于印度洋西部。
4.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仪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是( )。(A)
A. 女士优先
B. 亲疏有别
C. 慎终追远
D. 礼尚往来
解析:女士优先是西方礼节。
5.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传统节日一元宵节,又称“灯节”、 “上元节”、 “元夜”、“元夕”,早在西汉就在历法里确定为正式的重大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据说源于某种宗教,可能是( )。(A)
A. 佛教
B. 道教
C. 天主教
D. 伊斯兰教
解析:关于元宵节起源有多种说法,东汉明帝提倡佛教,最早是僧人在正月十五点灯敬佛,故答案为A。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时间较晚,正月十五点灯与道教无关。
6.在下列传统节日中,有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是( )。(C)
A. 清明节
B. 重阳节
C. 端午节
D. 元宵节
解析: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
7.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D)
A. 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B. 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C. 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D. 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
解析:A项由“拜年”、“爆竹”可知,描写的是春节的习俗;B项诗句提到“月饼”,与中秋节有关;C项的“放风筝”、“纸钱”等关键词,说明这句诗与清明节相关;端午节的习俗是赛龙舟,因此D项正确。
8.下列节日中,“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所描写的是( )。(D)
A. 清明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 重阳节
解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崔国辅的《九月九日》:“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描写重阳节人们赏菊饮酒的景色。
9.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 )。(D)
A. 火把节
B. 泼水节
C. 开斋节
D. 那达慕大会
解析:那达慕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彝族传统节日:开斋节是我国的回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10.我国各少数民族均拥有自己本民族独特的乐器,“冬不拉”是( )的特有乐器。(D)
A. 维吾尔族
B. 塔吉克族
C. 塔塔尔族
D. 哈萨克族
解析: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
11.下列选项中,以“孔雀舞”著称的少数民族是( )。(B)
A. 土家族
B. 傣族
C. 藏族
D. 蒙古族
解析: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
12.吊脚楼是( )特色民居。(C)
A. 陕西
B. 福建
C. 苗寨
D. 蒙古
解析:吊脚楼是苗族、壮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重庆、贵州以及湘西、鄂西等地。
13.我国不同民族的室内装饰与居住环境各有恃色。图1-10的民居室内装饰反映的民族特色是 ( )。
(C)
A. 彝族特色
B. 壮族特色
C. 藏族特色
D. 汉族特色
解析:图中民居的墙壁彩绘和家具风格,是藏族的特色。
14.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阴”的方位是( )。(D)
A. 山之南、水之北
B. 山之南、水之南
C. 山之北、水之北
D. 山之北、水之南
解析: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以我们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会是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高山是地势拔高而成,因此山的南面是向阳坡,山的北面是背光坡,南面的日照一定较北面充足,所以山南谓阳、山北谓阴。江河湖由于处于地势下陷,阳光能照射到江河的北面,南面通常被树木、房屋等遮挡,因此水的北面为阳,南面为阴。
15.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D)
A. 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 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 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 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66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