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课程)模拟试卷5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课程)模拟试卷5

本单篇文档共5396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章节练习 7310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8.80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课程)模拟试卷5

单项选择题

1.“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D)

A. 教学科

B. 社会改造

C. 经验获得

D. 预期学习效果

解析:题干中所述观点意味着课程即预期学习效果。

2.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B)

A. 课程计划

B. 课程类型

C. 课程标准

D. 课本

解析: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3.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 )。(A)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经验课程

解析:分科课程,又称学科课程。中国古代的“六艺”、西方的“七艺”,是最早形态的分科课程。

4.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属于( )。(A)

A. 学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活动课程

D. 社会课程

解析:分科课程又称学科课程,即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学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属于学科课程。

5.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结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一门学科的课程是( )。(D)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结构课程

D. 综合课程

解析:综合课程叉叫统整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二为一的课程形态。

6.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 )。(B)

A. 学科课程论

B. 活动课程论

C. 社会课程论

D. 要素课程论

解析: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即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的教学课程。活动课程提倡“做中学”,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7.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体现了( )的理论。(B)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隐性课程

解析: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的,由一系列活动组成,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如实验、参观、表演、绘画、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

8.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依据是( )。(C)

A. 课程任务

B. 课程制定者

C. 课程管理制度

D. 课程管理层次

解析:以课程管理制度为依据,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9.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是( )。(B)

A. 综合课程

B. 选修课程

C. 学科课程

D. 活动课程

解析:选修课程是相对于必修课程而言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个人兴趣,自主选择的课程。

10.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的课程是( )。(B)

A. 国家课程

B. 学校课程

C. 地方课程

D. 拓展课程

解析:学校课程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而且师生可以积极参与,又富有特色。

11.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C)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隐性课程

D. 核心课程

解析: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无形课程、自发课程等,是指学校教育中的那些虽然在课程指南或学校政策中未明文规定,但却显然是学校教育经验中经常的和有效的部分的实践和结果。

12.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D)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显性课程

D. 隐性课程

解析: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无形课程、自发课程等,是指学校教育中的那些虽然在课程指南或学校政策中未明文规定,但却显然是学校教育经验中经常的和有效的部分的实践和结果。

13.按照课程呈现的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 )。(D)

A. 单一课程和综合课程

B.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D.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解析: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不同,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根据课程的管理制度不同,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根据课程开发的主体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14.课程目标的制定既要依据对学生和社会的研究,又要依据对( )。(C)

A. 教法的研究

B. 时代的研究

C. 学科的研究

D. 学法的研究

解析: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15.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A)

A.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 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C. 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 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解析: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16.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

A. 开设哪些科目

B. 学科开设的顺序

C. 各科教学的时数

D. 各学科的教学方法

解析: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

辨析题

17.课程只包括智育的内容。

错误。理由: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539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课程)模拟试卷5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