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模拟试卷14
单项选择题
1.认知内驱力属于( )。(A)
A. 内部动机
B. 外部动机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解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2.进入初中后,小磊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小磊的学习动机属于( )。(B)
A. 认识内驱力
B. 自我提高内驱力
C. 附属内驱力
D. 生理内驱力
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其中,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做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因此,小磊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的学习动机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
3.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B)
A. 内部动机
B. 外部动机
C. 直接动机
D. 间接动机
解析:外部动机是由外界刺激的作用而引起的,与外部奖励相联系。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的根源,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因而这些都是外部动机。
4.在儿童早期,促使学生努力获得学习成就的是( )。(C)
A. 认知内驱力
B. 自我提高内驱力
C. 附属内驱力
D. 学习期待
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获得学业成就,主要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因此,在儿童早期,要注重利用儿童的附属内驱力促使儿童努力学习。
5.提出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心理学家属于学习理论流派里的( )。(A)
A. 行为主义
B. 格式塔
C. 认知主义
D. 建构主义
解析: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6.马斯洛将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列入下列( )需要中。(D)
A. 安全
B. 归属和爱
C. 尊重
D. 自我实现
解析: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7.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D)
A. 安全需要
B. 归属需要
C. 尊重需要
D. 审美需要
解析:审美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8.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B)
A. 自我实现需要
B. 自尊需要
C. 认知需要
D. 审美需要
解析: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需要。
9.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结交朋友、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需要属于( )。(C)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归属与爱的需要
D. 自尊需要
解析: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为社交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的归属感等。
10.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 )。(C)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自我实现需要
D. 归属和爱的需要
解析:自我实现是人最高级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
11.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C)
A. 马斯洛
B. 韦纳
C. 阿特金森
D. 班杜拉
解析: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12.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B)
A. 25%
B. 50%
C. 75%
D. 100%
解析: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通常会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有助于他们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13.根据韦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
A. 能力
B. 努力
C. 任务难度
D. 运气
解析:B选项为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为稳定的外在原因;D为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14.某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征是( )。(B)
A. 外部、稳定、可控的
B. 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C. 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D. 内部、稳定、可控的
解析: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运气成分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15.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常将学业失败的原因归之于自己能力水平低下。这种归因属于( )。(A)
A. 内部的、稳定性的归因
B. 内部的、不稳定性的归因
C. 外部的、稳定性的归因
D. 外部的、不稳定性的归因
解析: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六个因素,将学业失败的原因归之于自己能力水平低下,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
16.对学生进行归凶训练时,最好引导学生将考试失利的原因归之于( )。(D)
A. 运气不好
B. 能力不足
C. 考试太难
D. 努力不够
解析:不同的归因过程和结果会极大地影响个体情绪和下一步行动。努力程度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把考试失利归因为努力程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在之后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成功。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850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