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真题试卷
单项选择题
1.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B)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疏忽大意的过失
解析:根据《刑法》第14条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根据该规定,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本案中,李某明知自己私拉电网的行为可能发生致人触电的结果,并且对该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其主观方面构成间接故意,因此选择B项。
2.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了。”甲的行为属一下列哪一种情形?(D)
A. 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B. 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 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D. 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解析:根据《刑法》第24条的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可以分为:(1)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2)实行行为还未实行终了的犯罪中止;(3)实行行为已经终了,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自动性是成立犯罪中止的重要条件。所谓自动性,是指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意图。行为人中止犯罪的动机多种多样,比如出于悔悟,或者出于对刑罚的惧怕等等。但不论其动机如何,只要行为人认为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或者能够达到既遂而自愿放弃了犯罪的,都成立犯罪中止。因此,本案中甲的行为构成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3.张某在火车站候车室窃得某人一提包,到僻静处打开一看,里面没有钱财,却有手枪一支,子弹若干发,张某便将枪支、子弹放回包内,然后藏于家中。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
A. 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B. 盗窃枪支、弹药罪
C. 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罪
D.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罪
解析:本题中张某主观上只具有盗窃普通财物的目的,因而不具备成立盗窃枪支、弹药罪的主观条件。本题情况属于对象认识错误,对于此种情况,应在主客观统一的范围内认定犯罪。张某的行为只应以普通盗窃罪认定。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罪在客观方面侧重于一定数量的枪支弹药,立法者规定该罪主旨在于打击那些有组织和规模的制造、买卖乃至储存枪支弹药的自然人和单位的犯罪行为。而对于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罪客观方面要求携带其进入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情节严重,显然本题中张某的行为不构成本罪。故排除CD。纵观本题,张某在发现提包藏有枪支弹药进而藏于家中,完全符合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的犯罪构成。
4.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笆站立,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岁男孩乙所为。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乙没死,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依此情况,甲的行为构成何罪?(C)
A. 过失致人死亡罪
B. 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既遂)数罪
C. 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数罪
D. 故意杀人罪
解析: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过失而致人死亡的行为。本案中,甲将乙推倒致其死亡,甲对乙的死亡并不持希望或放任的心理态度,在其主观上是反对这种结果发生的,因而就他将乙推倒致其死亡这一行为而言,甲的主观方面是过失,所以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当甲认为乙可能死亡想将其藏匿时,由于发生了认识错误,误以为乙没死而用石头猛砸乙的头部,此时甲对乙的死亡其主观态度变成了直接故意,他的认识错误不影响故意杀人罪的成立。只是由于当时乙已经死亡,甲的行为构成不能犯未遂。综上所述,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数罪。
5.李某为了牟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私自复制了若干部影视作品的VCD,并以批零兼营等方式销售,销售金额为11万元,其中纯利润6万元。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B)
A. 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B. 侵犯著作权罪
C. 非法经营罪
D.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解析:根据《刑法》第217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李某以营利目的,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复制发行其影视作品,其行为符合侵犯著作权罪的构成要件。其销售侵权复制品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的规定,若要构成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个人违法所得数额须在10万元以上。由于李某的利润为6万元,因此,其行为不构成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应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6.某镇医院医生贾某在为患者输血时不按规定从县血站提取,而是习惯于直接从献血者身上采血后输给患者。住院病人于某因输了贾某采集的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血液发生不良反应死亡。贾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
A. 非法采集、供应血液罪
B. 采集、供应血液事故罪
C. 医疗事故罪
D. 过失致人死亡罪
解析:采集、供应血液事故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经主管部门批准,有资格从事血液制品生产经营的单位,故排除B。本题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形,但过失致人死亡,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此即法条竞合情况特别条款优先适用的原则,故排除D。贾某非法采集、供应血液的行为和在对患者于某治疗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致患者死亡的行为即医疗事故罪,有行为上的牵连关系,应从一重罪论处。故应认定为非法采集、供应血液罪。
7.钱某持盗来的身份证及伪造的空头支票,骗取某音像中心VCD光盘4000张,票面金额3.5万元。物价部门进行赃物估价鉴定的结论为:“盗版光盘无价值”。对钱某骗取光盘的行为应如何定性?(B)
A. 钱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B. 钱某的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的既遂,数额按票面金额计算
C. 钱某的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的未遂
D. 钱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既遂,数额按票面金额计算
解析:根据《刑法》第194条规定,票据诈骗罪是指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其中具体包括以下几种行为:(一)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二)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三)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四)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五)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其中,诈骗数额应当按照票面金额计算。因此钱某的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的既遂。
8.李某多次尾随盗伐林木人员,将其砍倒尚未运走的林木偷偷运走,销赃获利数千元。此外,他还盗伐了他人自留地、责任田等地边田坎种植的零星树木5个多立方米。对李某的上述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B)
A. 以盗伐林木罪定罪处罚
B. 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C. 以盗伐林木罪和盗窃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D. 以盗伐林木罪、盗窃罪和销售赃物罪定罪,实行数罪并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5591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