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企业法律顾问(综合法律知识)真题试卷
单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 )。(C)
A. 基本法律
B. 行政法规
C. 除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D.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解析:《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1)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2)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3)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4)解释法律;(5)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6)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7)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8)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据此,C项为正确选项。
2.法规汇编是( )。(D)
A. 一种立法活动
B. 对现行法律进行集中清理、修改和加工
C. 重新确认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
D. 按照一定目的或标准将有关规范性文件系统排列并汇编成册
解析:法规汇编义称法律汇编,是规范性文件系统化的一种方式,即将规范性文件依照一定的目的或标准,作出系统排列、汇编成册的活动。因此,D项为正确选项。
3.我国《行政诉讼法》第29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为诉讼。”从法律规范性质的角度分析,上述规范属于( )。(B)
A. 义务性规范
B. 授权性规范
C. 权利义务复合规范
D. 强制性规范
解析: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主体享有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权利的法律规范。因此,B项为正确选项。
4.我国《婚姻法》第18条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这一条文规定了法律规范的“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
B. 这一条文规定了法律规范的“假定条件”
C. 这一条文规定了法律规范的“法律后果”
D. 这一条文规定了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假定条件”和“法律后果”
解析: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要素构成。假定又称条件,是规定法律规范生效的条件的部分,即只有发生了假定规定的条件,才能适用该规范。处理又称行为模式,是规定主体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或者必须做什么的部分。制裁又称法律后果,是规定违反法律规范时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的部分。法律规范的这三个构成要素既可以同时规定在一个法律条文或规范性文件中,也可以分别规定在不同的法律条文,甚至不同的规范性文件中。我国《婚姻法》第18条中的“夫妻”(关系)和“父母于女”(关系)系“假定”,“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系“行为模式”,故A项为最合题意的选项。
5.法学上将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情况统称为( )。(C)
A. 法律关系主体
B. 法律关系客体
C. 法律事实
D. 法律关系内容
解析: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因此,C项为正确选项。
6.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中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这里对“当事人”的解释是( )。(B)
A. 限制解释
B. 扩充解释
C. 字面解释
D. 系统解释
解析:按照法律解释的尺度不同,可以将法律解释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字面解释,是指严格按照法律规范的字面含义所进行的解释,既不扩大也不缩小;限制解释,是指为了符合立法原意,对法律规范作出窄于其字面含义的解释;扩充解释,是指当法律规范的字面含义比立法原意狭窄时,为了符合立法原意,对法律规范作出较其字面含义更宽的解释。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中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这里对“当事人”的解释是扩充解释,因为这种解释所包括的当事人的范围,较“当事人”的字面含义——原告人和被告人更为广泛。所以,B项为正确选项。
7.关于法律制裁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 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一样,基于违法行为产生
B. 法律制裁是国家保护和恢复法律秩序的强制性措施
C. 法律制裁应当由国家司法机关实施
D. 法律制裁包括恢复权利性措施和惩罚性措施
解析:实施法律制裁的主体既包括国家司法机关,也包括国家行政机关,而不限于国家司法机关。例如,行政制裁就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所以,C项为最合题意的选项。
8.下列选项中,属于立法解释的是( )。(C)
A. 在法律中另设专章或条款、附则直接进行解释,将解释的内容作为该法律的一部分
B. 通过法律执法检查报告的形式来解释法律
C. 有关国家机关对其制定的法律规范所进行的解释
D. 对审判活动如何具体适用法律而作出的指导性解释
解析:立法解释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对其制定的法律规范所进行的解释,故C项为最合题意的选项。选项A为立法,而非立法解释;D项为司法解释中的审判解释;B项不是正式的法律解释。
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 )的监督。(D)
A. 原选举单位
B. 检察机关
C. 纪检机关
D. 选民
解析:《宪法》第102条规定,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选民的监督。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单位和选民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由他们选出的代表。据此,D项为正确选项。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行的是直接选举,因此受选民的监督,而不是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10.依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A. 必要的组成部分
B. 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 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D. 重要的组成部分
解析:《宪法修正案》第16条规定:宪法第1l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据此,D项为最合题意的选项。
1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 )自治权。(D)
A. 国防
B. 司法
C. 外交
D. 地方财政
解析: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不享有国防、司法和外交的自治权,但享有地方财政自治权以及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权(民族自治地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3589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