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真题试卷
单项选择题
1.我国《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对该法律条文的下列哪种理解是错误的?(A)
A. 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是法律原则
B. 格式条款本身追求的是法的效率或效益价值,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追求的是法的正义价值
C. 该法律条文是对法的价值冲突的一种解决
D. 该法律条文规定了法律解释的方法和遵循的标准
解析:首先应把握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区别:法律原则是指能够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的综合性、抽象性原理或准则。法律原则不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也不规定具体的法律后果,因而其含义具有不确定性,例如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就并不是很确定的。而法律规则规定了具体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内容非常确定。题中引用的合同法第41条对行为模式规定得很具体,因此是法律规则而不是原则,故A项错误,应当选。格式条款多用于邮政、银行、保险等客户较多的行业,由于客户较多,每次都去商谈合同的条款会导致效率低下,于是法律规定将一些条款拟定为格式条款从而有利于减少交易的成本,提高效率,这体现利法对效率的追求。但由于格式条款是合同一方单方面提出来的,从而可能成为“霸王条款”侵害合同另一方的利益,导致不正义。于是法律对某些条款就对格式条款作出限制,以维护法的正义价值。《合同法》第 41条就是这样的条款,所以B项的说法正确,不应选。法的价值包括自由、正义、效率等,这些价值发生冲突的时候要遵循价值位阶规则,即自由优先于正义,正义优先于效率。《合同法》第41条体现了正义优先于效率的规则,是对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因此 C项正确,不应选。法律解释的方法分为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该条文的目的是保护格式条款的相对方,实现法的正义价值。因而该条文规定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这是法律的目的解释。该条还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这规定的是法律解释的标准。所以D项说法正确,不应选。
2.关于法与宗教的关系,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A. 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
B. 法与宗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C. 法与宗教在历史上曾经是浑然一体的,但现代国家的法与宗教都是分离的
D. 法与宗教都是社会规范,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宗教同时也控制人的精神
解析:文化现象包括的范围很广,凡是经过人创造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文化现象。法与文化都是人创造的东西,体现了人的某种追求,因而都属于文化现象。所以A项正确,不能选。法与宗教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反映了特定地域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例如中国的法律和美国的法律就有各自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中国的宗教和美国的宗教也有各自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因而B项正确,不应当选。历史上曾经政教不分,法与宗教浑然一体,而现代国家大多摒弃政教合一,实现法与宗教分离。但仍然存在一些政教不分的国家,例如伊斯兰教国家法与宗教是不分的,因此C项说法错误,应当选。法是行为规范,能约束人的行为。宗教教义中也有很多行为规范,例如基督教圣经里有十诫,约束人们不要去杀人、偷盗等。此外,宗教和道德规范一样,不仅约束人的行为,还约束人的内心,控制人的精神,因此D项说法正确,不应当选。
3.某地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该省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与国家某部委制定的规章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在此情形下,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下列哪种处理办法是正确的?(D)
A. 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B.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该地方是适用地方性法规还是适用部门规章
C. 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加以决定
D. 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解析:《立法法》第86条第1款第2项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定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据此,D项正确,应当选。
4.关于法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下列哪一表述不成立?(A)
A.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法与社会互相依赖、互为前提和基础
B. 为了实现法对社会的有效调整,必须使法律与其他的资源分配系统进行配合
C.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调理性、正义和法律统治三者间的有机联系
D.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
解析: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因此社会是法的前提和基础,而法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产生法的社会。法能够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的发展,但社会的存在并不依赖于法,例如一些史前的社会只有习惯而没有法,所以A项的后半句说“法与社会互相依赖、互为前提和基础”是错误的,因此A项应当选。法规定权利与义务,调整资源的分配,但仅有法的调整还不够,还必须引入其他的资源分配系统,例如宗教、道德、政策等才能实现法对社会的有效调整,因此B项正确,不能选。要构建和谐社会,则应当通过理性、法律的统治去实现社会正义,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C项正确,不能选。建设节约型社会,仅仅依靠一种手段是不够的,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才能实现,因此D项正确,不能选。
5.某医院确诊张某为癌症晚期,建议采取放射治疗,张某同意。医院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致张某伤残。张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医院赔偿。法院经审理后认定,张某的伤残确系医院的医疗行为所致。但法官在归责时发现,该案既可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过错原则,也可适用《民法通则》第123条的无过错原则。这是一种法律责任竞合现象。对此,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A. 该法律责任竞合实质上是指两个不同的法律规范可以同时适用于同一案件
B. 法律责任竞合往往是在法律事实的认定过程中发现的
C. 法律责任竞合是法律实践中的一种客观存在,因而各国在立法层面对其作出了相同的规定
D. 法律解释是解决法律责任竞合的一种途径或方法
解析:法律责任竞合是指某个违法行为,符合多种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从而在法律上导致多种责任并存或相互冲突的现象。法律责任竞合实质上是指两个不同的法律规范可以同时适用于同一案件,因此A项的说法正确,应当选。在法律事实的认定过程中,要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就要查找相关的法律规范,于是往往会发现法律责任竞合。因此B项说法正确,不能选。法律责任竞合是法律实践中的一种客观存在的问题,但各国在立法层面作出的规定并不一样,有些国家规定在责任竞合时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一种责任方式,例如在违约和侵权竟合时,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而有的国家直接规定了解决责任竞合的方法,不允许当事人选择。因此C项错误,应当选。法律责任竞合时,法官可以通过对法律作出相应的解释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题中,法官可以解释《民法通则》第123条所说的“高度危险的作业”不包括医疗行为,从而在本案中排除适用《民法通则》第 123条,法律责任竞合的问题因此得到解决。所以法律解释是解决责任竞合的一种途径或方法,D项正确,不能选。
6.生物科技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器官移植成为延续人的生命的一种手段。近年来,我国一些专,家呼吁对器官移植进行立法,对器官捐献和移植进行规范。对此,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5998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