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7
单项选择题
1.甲与乙有仇,意图杀乙,某日,甲携带杀人凶器,前往乙住处,准备杀乙。途中,甲忽然肚子疼痛难忍,只得返回躺下休息。第二天因人告发被抓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A. 甲的行为是犯罪未遂。理由是:甲有杀人意图,且开始实施杀人行为,只是由于其肚子痛才使其被迫停止,这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得逞
B. 甲的行为是犯罪中止。理由是:甲是在去杀人途中自动返回的,这是由于自己主动放弃犯罪
C. 甲的行为是犯罪预备。理由是:甲有杀人故意且已开始准备犯罪,但甲前往杀人的途中只是行为的预备阶段,尚未着手实行,甲停止犯罪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非自动放弃,故不是中止
D. 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是:甲只有主观杀乙的意图,而无客观杀乙的行为
解析:本题涉及犯罪未完成状态。如题,致甲犯罪停止的原因是甲意志以外的原因,但甲并未着手实施犯罪,而只是前往犯罪地点。
2.甲、乙、丙三人系某厂工人,由于结伴赌博被厂长开除。三人遂预谋确定某日杀害共同仇人厂长。甲提供菜刀、砍刀各一把,届时甲因腹痛未去,由乙、丙用甲提供的凶器将厂长杀死。在此案中,甲的行为应定为( )。(4)
A. 杀人预备
B. 杀人中止
C. 杀人既遂
D. 杀人未遂
解析:本题涉及犯罪未完成状态。甲虽是杀人罪实行行为的预备,但是共同杀人罪的帮助犯,应以共同犯罪的犯罪结果发生与否确定既未遂。
3.工人李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走入森林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李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李某的行为属于( )。(1)
A. 故意杀人
B. 意外事件
C. 过失杀人
D. 不构成犯罪
解析:李某明知自己对小孩不寻找、不报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小孩被野兽咬死的结果,但却放任其发生,属于间接”故意杀人”。
4.甲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乙之念。某日晨,甲在给乙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甲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乙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甲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8)
A. 甲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B. 甲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
C. 甲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D. 甲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
解析:本题涉及犯罪的主观要件。在本题中甲预见了其子可能中毒,因此采取了措施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因此可以排除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同时甲预见到乙可能接走孩子,只是轻信可以避免,所以甲对其子的死亡属于过失。只有甲没有预见儿子可能中毒,也没有可能预见的情况下才属于意外事件。
5.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甲、丙( )。(2)
A. 构成共同犯罪
B. 不属于共同犯罪
C. 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
D. 甲不构成犯罪
解析:本题涉及共同犯罪。本案中丙不知道枪支内有子弹,是应当预见而未预见,应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甲的行为是利用他人过失实施故意犯罪。两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不一样,不构成共同犯罪,而因分别论处。
6.以下关于教唆犯的说法正确的是( )。(4)
A. 甲唆使乙(15岁)诈骗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甲是教唆犯
B. 甲唆使乙找人杀丁,乙出面雇丙杀死丁,乙是教唆犯
C. 甲唆使乙盗窃财物,遭乙拒绝,甲构成盗窃罪
D. 甲唆使乙盗窃银行,并向其传授方法,甲只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一罪
解析:本题涉及教唆犯。A:甲为间接正犯,单独成立诈骗罪;B:甲是教唆犯;D:甲构成传授犯罪方法和盗窃罪两罪。
7.某甲商场为打垮竞争对手乙商场,由总经理葛某牵头并与副经理刘某、部门经理杨某、朱某等集体决议,雇请当地黑社会势力孙某等人光天化日之下对乙商场打砸抢,造成乙商场财物损失9万多元,关于葛某等的行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2)
A. 某甲商场构成单位犯罪,因是决策机关集体决策为本单位利益实施的犯罪
B. 某甲商场不构成单位犯罪,因只有《刑法》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能成立单位犯罪,本案中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刑法》未规定可以由单位构成
C. 此案中应适用双罚制,对甲商场处于罚金,对葛某等处于刑罚
D. 本案只属于一般违法,不构成犯罪,由甲商场赔偿乙商场损失即可
解析:本题涉及单位犯罪的理解。单位犯罪须有法律明确规定才成立,故意毁损财物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应对直接责任人员按照自然人犯罪追究。
8.甲犯放火罪应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此时人民法院对甲还可以适用的附加刑是:( )(8)
A. 罚金
B. 赔偿经济损失
C. 没收财产
D. 剥夺政治权利
解析:本题涉及放火罪。根据《刑法》第56条规定,对于放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根据《刑法》第114条规定,对于放火罪,不能判没罚金、没收财产。同时赔偿经济损失不是附加刑。
9.贾其骑摩托车违章撞伤田某,造成田某腿部表皮破裂。贾某送田某到医院治疗,护士未作皮试,即给田某注射破伤风针,田某因药物过敏而死。贾某的行为对田某死亡而言属于( )。(8)
A. 过失杀人罪
B. 过失的重伤罪
C. 交通肇事罪
D. 意外事件
解析:参见《刑法》第16条。
10.吴某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于1988年7月27日考验期满,其所在服刑的监狱于当日上报了将死缓减为无期徒刑的材料。两天后即7月29日,吴某因同监舍的郑某无故辱骂他而将郑某打聋了一只耳朵。对吴某应当如何处理( )。(4)
A. 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B. 报请当地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C. 以无期徒刑和伤害罪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
D. 撤回减刑材料,延长考验期限
解析:本题涉及刑罚的执行。后罪发生在死缓考验期满之后,对此情况应先予减刑才判新罪。
11.林某因故意伤害罪(轻伤害)被判处管制1年,则对林某说法正确的是( )。(4)
A. 林某在管制执行期间,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但可以行使言论、出版的权利
B. 林某的管制刑罚应由林某所在的人民政府会同街道办事处或居(村)民委员会来执行
C. 林某如果在管制期间从事劳动的,应当同工同酬
D. 林某在判决执行之日前已被羁押1个月,则林某还须实际执行管制11个月
解析:见《刑法》关于管制的规定,在管制期间从事劳动的,应当同工同酬。
12.曹某1989年8月,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1991年8月释放,1996年6月因酒后开车,过失轧死一路人,对此案如何认识?( )(4)
A. 曹某虽构成犯罪,但因为是酒后开车,可以从轻处罚
B. 曹某已构成累犯,应从重处罚
C. 曹某未构成累犯,因为前后罪并非均为故意犯罪
D. 曹某已构成累犯,因为后罪为前罪执行完毕5年内所犯
解析:本题涉及累犯。如题,前后均为故意犯罪方可构成累犯。
13.李某因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3141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