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卫生法规)模拟试卷2
A1型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卫生行政法规(B)
A. 《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B.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C. 《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D. 《精神药品管理办法》
E.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解析:
2.卫生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是(D)
A. 卫生技术人员在医疗中发生的关系
B. 所有医药卫生人员在技术服务中的关系
C. 医疗机构的服务关系
D. 人们在生活卫生和生产活动中所发生的关系
E. 国家行政机关管理活动中的关系
解析:卫生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是人们在生活卫生和生产活动中所发生的关系。
3.卫生法基本原则中的国家监督是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管理,通过监督管理(A)
A. 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秩序
B. 维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C. 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D. 提高医疗科技水平
E. 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解析: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承担刑事责任的方法(A)
A. 记大过
B. 管制
C. 拘役
D. 有期徒刑
E. 死刑
解析:承担刑事责任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5.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主要是指(D)
A. 单位和个人在国家行政管理工作中应尽的义务
B. 单位和个人违反民法规定应承担的责任
C. 单位和个人违反刑法规定应承担的责任
D. 单位和个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规定应承担的责任
E. 单位和个人违反行政诉讼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解析:行政责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关单位或个人在国家行政管理工作中应尽的义务。国家规定应当做什么或不应当做什么。二是指若有关单位或个人没有尽到上述义务所应承担的责任、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主要是指第二种含义。即指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或从事与卫生事业有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或公民,违反卫生法中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6.以下哪一项是执业医师必须具备的完整条件(E)
A.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B.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C.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在医疗机构中执业
D.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
E.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
解析: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7.已通过执业医师考试但未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的(A)
A. 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B. 可在预防机构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C. 可在保健机构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D. 可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预防、保健机构,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E. 可在执业医师指导下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8.医师在执业活动中除正当治疗外,不得使用(E)
A. 保健药品
B. 消毒药剂
C. 有禁忌证的药品
D. 副作用大的药品
E. 麻醉药品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五条:医师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得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药品的范畴(D)
A. 生化药
B. 诊断药品
C. 中药饮片
D. 运动药
E. 中药材
解析:《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化学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10.药品管理法规定了四大类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以下哪一类不是(E)
A. 麻醉药品
B. 精神药品
C. 医疗用毒性药品
D. 放射性药品
E. 生物免疫药品
解析:
11.药品的每张处方不得超过(E)
A. 1天常用量
B. 2天常用量
C. 3天常用量
D. 4天常用量
E. 5天常用量
解析: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12.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是指(B)
A. 鼠疫、艾滋病
B. 鼠疫、霍乱
C. 鼠疫、霍乱、艾滋病
D. 鼠疫、霍乱、伤寒和副伤寒
E. 鼠疫、霍乱、艾滋病、伤寒和副伤寒
解析: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13.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发现以下情况,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D)
A. 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
B. 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
C. 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疑似传染病病人
D. 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
E. 甲类传染病疑似传染病病人和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
解析:
14.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D)
A. 有计划的卫生防疫
B. 爱国卫生运动
C. 预防保健
D. 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E. 宣传教育,普及传染病知识
解析: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15.下对传染病人控制措施正确的是(C)
A. 对乙、丙类传染病病人予以隔离治疗
B. 对艾滋病病人接触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C. 淋病、梅毒病人未治愈前不准去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
D. 对甲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限制活动范围
E. 以上都对
解析:
16.下列哪项不属于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D)
A. 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B. 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C.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D. 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专门教育
E.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解析: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除了A、B、C、E项外,还包括:
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852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