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针灸学)模拟试卷2
A1型题
1.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错误的是(C)
A.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B.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C. 手三阳经从胸走手
D.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E.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解析: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为“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灵枢.逆顺肥瘦》)
2.十二经筋是指(C)
A. 经络系统中能够联结筋肉、骨胳的部分
B. 联属于十二正经,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的一部分经脉
C. 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D. 能够保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部分的经脉
E. 经脉中与肌肉系统关系较密切的部分
解析:十二经筋的分布与十二经脉的体表通路基本一致,其循行走向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面部;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部);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部);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孺内上行结于贲(胸部)。
3.“阿是穴”是指(E)
A. 经外奇穴以外的穴位
B. 经穴以外的穴位
C. 病变局部的穴位
D. 病变局部中心的穴位
E. 与病变有关的压痛点
解析: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临床应用时“以痛为腧”,寻找其压痛点、异常反应点、敏感点,仅适宜予治疗局部筋肉关节之潜在病证。
4.针刺天枢穴既能治疗腹泻又能治疗便秘是腧穴的(C)
A. 远治作用
B. 近治作用
C. 特殊作用
D. 抗御病邪作用
E. 运行气血作用
解析:特殊作用对机体的不同状态有着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
5.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D)
A. 通里
B. 丰隆
C. 支正
D. 公孙
E. 偏历
解析:公孙是脾经的络穴,通冲脉,为八脉交会穴之一。
6.下列骨度分寸错误的是(A)
A. 每一肋骨问折作1.4寸
B. 第十一肋端至股骨大转子为9寸
C. 左右缺盆穴之间的宽度是8寸
D. 歧骨至横骨上廉为13寸
E. 腋以下至季胁作12寸
解析:每一肋骨间折作1.6寸。
7.“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的经脉是(D)
A. 足阳明胃经
B. 手阳明大肠经
C. 足太阴脾经
D. 手太阴肺经
E. 手少阴心经
解析: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8.治疗咽喉肿痛的首选穴是(D)
A. 孔最
B. 尺泽
C. 列缺
D. 少商
E. 太渊
解析:少商功用是解表清热,通利咽喉,苏厥开窍。
9.足阳明胃经的循行是(A)
A. “入脑,上颠,循额”
B. “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C.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D. “其直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E. “其直者,下腋,循胸,过季胁”
解析: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入上齿龈,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内承浆穴(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发际至额(头维),与督脉会于神庭。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入迎,沿着喉咙,会大椎,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胃,络于脾脏。
10.足太阴脾经的起止穴是(B)
A. 隐白、大敦
B. 隐白、大包
C. 隐白、鸠尾
D. 大包、陷谷
E. 隐白、厉兑
解析:足太阴脾经是一条经脉,十二正经之一,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本经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左右各21个腧穴。
11.足太阴脾经的络穴是(B)
A. 地机
B. 公孙
C. 太白
D. 大都
E. 商丘
解析:公孙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位于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12.手太阳小肠经起于(D)
A. 商阳
B. 太泽
C. 少冲
D. 少泽
E. 太冲
解析: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督脉),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缺盆部支脉: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而又斜行络于颧骨部。
13.足太阳膀胱经主治(E)
A. 心、胃病
B. 前头、鼻、口、齿病
C. 后头、肩胛病、神志病
D. 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病
E. 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脏腑、神志病
解析: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脏腑、神志病。
14.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是(D)
A. 太溪
B. 俞府
C. 至阴
D. 涌泉
E. 然谷
解析: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人跟中,以上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15.治疗心悸,应首选(C)
A. 合谷
B. 尺泽
C. 内关
D. 太冲
E. 劳宫
解析:心包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等。内关穴是心包经腧穴与奇经阴维脉相通,阴维脉可治疗心胸等疾患。
16.眉梢凹陷处的穴位是(B)
A. 瞳子髂
B. 丝竹空
C. 太阳
D. 眉冲
E. 攒竹
解析:丝竹空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
17.既是合穴,又是八会穴的穴位是(A)
A. 阳陵泉
B. 委中
C. 足三里
D. 曲池
E. 中脘
解析:
18.八脉交会穴中,带脉的交会穴是(A)
A. 足临泣
B. 申脉
C. 照海
D. 公孙
E. 后溪
解析:足临泣属足少阳胆经,经季胁,与带脉相通,交会于带脉、五枢、维道三穴。
19.督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A)
A. 调节阳经经气
B. 调节督脉、任脉
C. 调节冲、任、督、带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547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