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针灸学)模拟试卷5
A1型题
1.十二经脉命名的主要依据是(E)
A. 阴阳五行脏腑
B. 内外脏腑五行
C. 手足五行阴阳
D. 手足五行脏腑
E. 手足阴阳脏腑
解析:十二经脉的名称各不相同。每一经脉的名称,都是由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组成。
2.下述有关募穴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D)
A. 是脏腑经气汇聚的地方
B. 均位于胸腹部
C. 与内脏的高下部位相应
D. 在各脏腑所属的经脉循行线上
E. 腑病取之,有“阳病引阴”之意
解析:募穴即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穴。募穴均位于胸腹部,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临床主治六腑病及阳经经脉病、五脏病、俞募配穴。
3.“一夫法”是将食、中、无名小指相并,四横指的间距为3寸,其量取标准应按(E)
A. 食指远端指节横纹
B. 中指远端指节横纹
C. 无名指远端指节横纹
D. 小指近端指节横纹
E. 以上都不是
解析:“一夫法”是以中指近端指节横纹为准,量取四肢之横度作为3寸。
4.在手太阴肺经穴位中,治疗头项强痛可以选用(C)
A. 中府
B. 尺泽
C. 列缺
D. 太渊
E. 鱼际
解析:《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
5.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D)
A. 鱼际
B. 二问
C. 三间
D. 合谷
E. 曲池
解析:合谷手阳明大肠经穴。类别:原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6.以下哪项不是天枢穴的主治病证(C)
A. 腹痛
B. 痛经
C. 水肿
D. 腹泻
E. 便秘
解析:天枢穴主治:
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
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7.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是(D)
A. 光明
B. 绝骨
C. 复溜
D. 三阴交
E. 输穴
解析: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8.手少阴心经主治(C)
A. 心、胃病
B. 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病
C. 心、胸、神志病
D. 肾病、肺病、咽喉病
E. 前头、鼻、口、齿病
解析:手少阴心经主治心、胸、神志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9.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的腧穴是(B)
A. 下关
B. 听宫
C. 听会
D. 耳门
E. 四白
解析:听宫位于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主治:
①耳疾耳鸣,耳聋,聤耳(化脓性中耳炎);
②齿痛、面痛、下颌关节肿痛;
③癫狂痫。
10.称为“四总穴”之一的穴位是(B)
A. 丰隆
B. 委中
C. 委阳
D. 飞扬
E. 合阳
解析:四总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11.照海通于(E)
A. 任脉
B. 督脉
C. 冲脉
D. 带脉
E. 阴跷脉
解析:照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八脉交会穴之一,交于阴跷脉。主治痛证、失眠、小便不利、小便频数、咽干咽痛、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
12.下述经脉中。其循行“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入前,交颊,至目锐眦”的经脉是(C)
A. 足阳明胃经
B. 手太阳小肠经
C. 手少阳三焦经
D. 足少阳胆经
E. 足太阳膀胱经
解析: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向上行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着手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上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散络于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胸中支脉从胸向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颈旁,连系耳后,沿耳后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眼下部。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丝竹空之下),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13.支沟属性为(D)
A. 井穴
B. 荥穴
C. 输穴
D. 经穴
E. 合穴
解析:本穴为三焦经阳气的经过之处,故为三焦经经穴。
14.风池穴操作错误者为(D)
A. 向前直刺
B. 透对侧风池
C. 可灸
D. 针尖微向前上方,朝眉心方向斜刺0.5~0.8寸
E. 针尖微向前下方,朝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
解析:风池穴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15.期门穴的位置是(C)
A. 锁骨中线上,当第四肋间隙处
B. 锁骨中线上,当第五肋间隙处
C. 锁骨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
D. 锁骨中线上,当第七肋间隙处
E. 以上都不是
解析:期门(肝经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定位: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16.百会位于(B)
A.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B.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C.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D.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目外眦尖连线的中点处
E.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或两目外眦连线的中点处
解析: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脱肛、泄泻、阴挺、健忘、不寐。
17.任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D)
A. 通调冲、任
B. 调节任、督
C. 总调奇经八脉
D. 调节阴经经气
E. 总调冲、任、督、带
解析:任脉的生理作用:
①调节阴经气血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
②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18.奇穴太阳的正确位置是在(D)
A. 眉梢外开1寸
B. 目外眦外开1寸
C. 眉梢与目外眦之间
D. 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1寸
E. 以上都不是
解析: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主治头痛、目疾。
19.晕针时应当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B)
A. 立即停止针刺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503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