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工初级(金属材料)模拟试卷2
问答题
1.何谓渗碳体?
渗碳体是铁和碳组成的金属化合物,在碳素钢中用分子式Fe3C表示,在合金钢中为合金渗碳体,用C表示。渗碳体具有复杂的斜方晶格结构。由于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常温下碳在铁碳合金中主要以渗碳体形式存在。渗碳体中含碳量为6.69%,渗碳体的熔点为1227℃。渗碳体的性质硬而脆,硬度大于820HB,抗拉强度为3087MPa,塑性和冲击韧性近于零。
解析:
2.何谓珠光体?
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通常呈片层状相间分布,片层间距和片层厚度主要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按片层间距的大小,又可将珠光体分为粗珠光体、细珠光体和极细珠光体三类。细珠光体称为索氏体,用s或c表示,极细珠光体称为屈氏体,用T表示。
解析:
3.何谓贝氏体?
贝氏体是过饱和的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混合物,是过冷奥氏体的中温转变产物,用B表示。贝氏体转变既有珠光体转变,又有马氏体转变的某些特征。钢中贝氏体的形态,随钢的化学成分和形成温度而异,常见的贝氏体形态有三种,即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
在较高温度区域内形成的贝氏体为上贝氏体,上贝氏体呈羽毛状,由平行的条状铁素体和分布在条间的片状或短杆状的渗碳体组成。由于铁素体内位错密度高,故强度高、韧性差,是生产上不希望得到的组织。
在低温范围(即在靠近马氏体转变温度)内形成的贝氏体为下贝氏体。下贝氏体中铁素体的形态与马氏体有些相似,并且与奥氏体中碳的含量有关,碳含量低时呈板条状,碳含量高时呈透镜片状,碳含量中等则两种形态兼有。下贝氏体强度高,塑性适中,韧性和耐磨性好。
在低、中碳钢(含碳量0.05%~0.40%)及合金钢连续冷却时,有时会出现粒状贝氏体,其特征是在块状铁素体中含有碳化物及一些不规则的细小岛状组织,岛状组织的组成物是残余奥氏体和马氏体。粒状贝氏体的强度、韧性与回火索氏体相近。
解析:
4.何谓马氏体?
马氏体是碳与合金元素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是合金在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马氏体转变产物的统称,用M表示。马氏体的组织形态随钢的含碳量、合金元素以及马氏体形成温度的改变而改变,通常可分为五种,即板条状马氏体、透镜片状马氏体、蝴蝶状马氏体、薄板状马氏体及薄片状马氏体。其中以板条状马氏体和透镜片状马氏体最为常见。
板条状马氏体(或位错马氏体)具有良好的韧性,而高碳孪晶马氏体,由于滑移系统少,位错不易移动,易造成应力集中,因而具有高的强度,而韧性很差。
解析:
5.何谓莱氏体?
莱氏体是铁碳合金共晶反应的产物。在共析温度以上,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共晶体称为高温莱氏体。在共析温度以下,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共晶体称为低温莱氏体。用Ld表示。
莱氏体存在于铸铁、高碳合金钢中,含碳4.3%的铁碳合金可完全转变成为莱氏体。莱氏体的组织形态,一般呈树枝状或鱼骨状的共晶奥氏体分布在共晶碳化物的基体上,组织粗大。莱氏体的性能特点是硬而脆。
解析:
6.什么叫金属的过热和过烧?
如果钢加热温度太高(相变温度以上),或在该温度上停留时间过长,就会使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这种晶粒长大叫过热。过热钢冷却下来晶粒也是粗大的,因此机械性能降低,特别使冲击韧性和塑性降低。过热了的钢经退火后可以消除,如果加热温度更高(接近于固相线),就会在钢的晶粒边界产生氧化,这种现象叫过烧。过烧的钢不仅晶粒粗大,而且还会破坏晶间连接。
解析:
7.何谓魏氏组织?
亚共析钢因过热形成的粗晶奥氏体,在一定的过冷条件下,除在原来奥氏体晶界上析出块状α—Fe外,还有从晶界向晶内生长的互成一定角度或彼此平行的片针状α—Fe,这种组织为魏氏组织。
钢中一旦出现魏氏组织,其力学性能将有所下降,尤其是冲击功和断面收缩率将下降很多。为防止出现魏氏组织,在确定的加热条件下,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采用完全退火可消除魏氏组织。在合金钢中,Mo、Cr和Si不利于形成魏氏组织,但Mn有利于形成魏氏组织。
解析:
8.什么叫临界点?试说明铁一碳合金各临界点的含义。
临界点是指组织(性能)转变开始或终了的温度,也称临界温度。例如A1、A2、A3、Acm,加热时再加注脚c表示,如Ac1、Ac2、Ac3、Accm;冷却时再加注脚r表示,如Ar1、Ar2、Ar3、Arcm。
Ac1——钢在加热时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的临界点,又称下临界点。
Ar1——钢在冷却时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的临界点。
Ac2——钢在加热时铁素体为铁磁性材料转变为非铁磁性材料的临界点。
Ar2——钢在冷却时铁素体为非铁磁性材料转变为铁磁性材料的临界点。
Ac3——钢在加热时渗碳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临界点,又称上临界点。
Ar3——钢在冷却时奥氏体析出渗碳体的临界点。
Accm——钢在加热时渗碳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临界点。
Arcm——钢在冷却时奥氏体析出渗碳体的临界点。
解析:
9.实际相变温度与加热和冷却速度有什么关系?
Ac1、Ac3、Accm为实际加热时钢的相变温度,它们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加热速度增大而提高,即加热速度越大,则过热度越大。如果加热速度极其缓慢,那么Ac1、Ac3、Accm就接近A1、A3、Acm了。
同样,Ar1、Ar3、Arcm为实际冷却时钢的相变温度,它们也随冷却速度不同而变化。冷却得越快,Ar1、Ar3、Arcm与A1、A3、Acm的温度差越大,即过冷度越大。只有在极其缓慢冷却时,才接近于A1、A3、Acm。
解析:
10.什么是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图?它可分为哪几个区域?
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图是奥氏体过冷到Ar1以下,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等温转变而得到各种组织的曲线图,如图3-5所示。曲线形状如拉丁字母中的“C”,故又称“C曲线”。图的横座标(用对数座标)表示时间,纵座标表示温度。在图上除有C形曲线外,还有临界温度A1线,马氏体转变开始线Ms和马氏体转变终了线Mz。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图可划分为四个区域:
[*]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1636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