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工中级(焊接工艺)模拟试卷3
简述题
1.什么叫直流正接?什么叫直流反接?它们的选用原则是什么?
焊接电源采用直流电源,若工件接电源正极,焊条接电源负极时,称为直流正接;若工件接电源负极,焊条接电源正极时,称为直流反接。直流正接与直流反接如图4一1所示。选用极性的原则是:(1)由于阴极的发热量远小于阳极,采用直流正接时,工件接正极,温度较高。因此,焊厚板时用直流正接,焊薄板时用直流反接。(2)采用钨极氩弧焊焊接钢、黄铜时,应选用直流正接。钨极为阴极,热电子发射能力强,电弧稳定而集中,钨极发热量小,寿命长,而工件发热量大,熔深大,生产效率高。(3)埋弧焊采用直流电源时,应采用直流反接。(4)低氢型碱性焊条必须采用直流反接。直流反接时,电弧燃烧稳定,飞溅小,而采用直流正接时,电弧燃烧不稳定,飞溅大,而且容易产生气孔缺陷。
[*]
解析:
2.焊条电弧焊时,电弧引燃采用哪些方法?其各自操作要点是什么?
电弧引燃有两种方法:一种叫划擦法,另一种叫直击法。划擦法便于初学者掌握,但容易损坏焊件表面,特别是位置狭窄或焊件表面不允许损伤时,就不如直击法好。直击法必须熟练地掌握好焊条离开焊件的速度和距离。划擦法的动作似擦火柴,将焊条在焊件上划动一下(划擦长度约20mm),即可引燃电弧。当电弧引燃后,立即使焊条末端与焊件表面的距离保持在3—4mm左右,以后使弧长保持在所用焊条直径相适应的范围内就能保持电弧稳定燃烧。划擦法如图4—2(a)所示。使用碱性焊条时,一般是用划擦法,而且引弧点应选在离焊缝起点8~10mm的焊缝上,待电弧引燃后,再引向焊缝起点进行施焊。用划擦法由于再次熔化引弧点,可将已产生的气孔消除,如果用直击法引弧则容易产生气孔。直击法是将焊条末端与焊件表面垂直地接触一下,然后迅速把焊条提起3~4mm左右,产生电弧后,使弧长保持在稳定燃烧范围内。直击法如图4—2(b)所示。在引弧时,如果发生焊条粘住焊件的现象,不要慌张,只要将焊条左右摆动几下,就可以脱离焊件。如果焊条还不能脱离焊件,就应立即使焊钳脱离焊条,待焊条冷却后,用手将焊条扳掉。
[*]
解析:
3.焊条电弧焊操作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焊接时应注意保持一定的电弧长度,电弧过长会引起电弧不稳,熔深减小,飞溅增大,氧化程度增大。(2)每道焊缝焊完时不能立即拉断电弧,应将弧坑填满或引到焊缝旁边。(3)多层焊时,每层厚应为0.8一1.2d(d为焊条直径)。焊完后应将焊缝表面药皮打净,然后焊下一层。更换焊条时,层与层之间的接头应该错开。(4)双面焊接时,正面焊完后用风铲或碳弧气刨将背面未焊透及熔渣去掉,并用砂轮打磨或用钢刷刷净后再进行焊接。(5)施焊前,应将被焊处的锈、油污等脏物清除干净。(6)已装配好的焊件,如坡口间隙过大,但又不能修理时,不允许往里夹铁棍,应从焊口两侧“长肉”,然后再焊。(7)焊接过程中应保证不受风雪和雨水侵袭,否则应停止焊接。(8)每道焊缝焊完之后应进行外观检查,如发现有气孔、夹渣、焊瘤等缺陷时,应将缺陷铲掉或刨掉后进行补焊。(9)焊接重要的设备和管道时,定位焊使用的焊条应与正式焊接所用焊条相同,并应注意引弧和定位焊位置,防止将母材擦伤。
解析:
4.为什么焊接过程中一般应采用短弧操作?如何判断电弧长度是否合适?
焊接电弧电压是由电弧长度来决定的,电弧长短对焊缝质量有极大的影响。一般地讲,电弧的长度超过焊条直径称为长弧,小于焊条的直径称为短弧。电弧长,则电弧电压高;电弧短,则电弧电压低。在焊接过程中,要求电弧不宜过长,否则会出现电弧燃烧不稳定,增加金属飞溅,造成浪费,减少熔深以及容易产生咬边等缺陷;而且还会由于空气中的氧、氮的侵入,而使焊缝产生气孔,所得到的焊缝质量较差,表面不均匀,焊缝熔深较浅。因此,焊条电弧焊时,力求使用短弧,一般要求弧长不超过焊条直径。理论上,适当的电弧长度应等于焊条的直径,但一般弧长按下述经验公式确定L=(0.5~1)d式中:L为电弧长度,mm;d为焊条直径,mm。实际操作时,可以通过电弧的声音来判断电弧长度是否适当。当电弧太短时,会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当电弧太长时,会发出“嗡嗡”的声音;而长度适当的电弧会发出清脆爆破的声音。
解析:
5.焊条电弧焊时,焊条的三个基本运动方向是什么?
电弧引燃后,焊条要有三个基本方向的运动,才能使焊缝成形良好。这三个方向的运动是:朝熔池方向逐渐送进,沿焊接方向逐渐移动,作横向摆动。焊条的三个基本运动方向如图4—3所示。焊条朝熔池方向逐渐送进,主要是为了维持所要求的电弧长度。为此,焊条的送进速度应该与焊条熔化速度相适应。如果焊条送进速度比焊条熔化速度慢,则电弧长度逐渐增加,很容易造成断弧现象;如果焊条送进速度太快,则电弧长度迅速缩短,使焊条与焊件接触,造成短路。焊条沿焊接方向移动,主要是使熔池金属形成焊缝。焊条的移动速度,对焊缝质量影响很大。移动速度太快,则电弧来不及熔化足够的焊条和基本金属,造成焊缝断面太小以及形成未焊透等缺陷;若移动速度太慢,则熔化金属堆积过多,加大了焊缝的断面,并且使焊件加热温度过高,使焊缝组织发生变化,薄件则容易烧穿。所以,焊条沿着焊接方向移动的速度,应根据电流大小、焊条直径、焊件厚度、装配间隙及坡口形式等来选取。焊条横向摆动,主要是为获得一定宽度的焊缝,其摆动范围与所要求的焊缝宽度,焊条直径有关。摆动范围越大,所得焊缝越宽。焊缝形状可分为窄焊缝和宽焊缝。窄焊缝的宽深比小于1,即焊缝的宽度和深度之比小于1。窄而深的焊缝是不好的,容易出现夹渣和气孔。焊条电弧焊时焊缝的宽深比为2~3。若焊条不作横向摆动,焊缝的宽度大约为焊条直径的0.8一1.5倍。这时焊缝宽度取决于焊接电流大小及焊条前进速度,而焊接速度对焊缝高度的影响比对焊缝宽度的影响大。窄焊缝多应用于薄板的焊接及短弧焊接。
[*]
解析:
6.直线形运条法的操作要点及特点是什么?
用这种方法焊接时要保持一定弧长,并沿焊接方向作不摆动的直线前进。直线形运条法如图4—4所示。由于焊条不作横向摆动,电弧较稳定,所以能获得较大的熔深,但焊缝的宽度较窄,一般不超过焊条直径的1.5倍。此法仅适于板厚3~5mm的不开坡口的对接平焊、多层焊的第一层焊道或多层多道焊。
[*]
解析:
7.直线往复运条法的操作要点及特点是什么?
采用这种方法焊接时,焊条末端沿焊缝的纵向作来回直线形摆动。直线往复运条法如图4—5所示。这种运条法的特点是焊接速度快、焊缝窄、散热快。此法适于薄板和接头间隙较大的多层焊的第一层焊道。
[*]
解析:
8.锯齿形运条法的操作要点及特点是什么?
采用这种方法焊接时,焊条末端作锯齿形连续摆动及向前移动,并在两边稍停片刻。锯齿形运条法如图4—6所示。摆动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熔化金属流动和得到必要的焊缝宽度,以获得较好的焊缝成形。由于这种方法操作容易,所以在生产中应用较广,大多数用于较厚钢板的焊接。适用于平焊、仰焊、立焊的对接接头和立焊的角接接头。
[*]
解析:
9.月牙形运条法的操作要点及特点是什么?
采用这种方法焊接时,使焊条末端沿着焊接方向作月牙形的左右摆动。月牙形运条法如图4—7所示。摆动速度要根据焊缝的位置、接头形式、焊缝宽度和电流强度来决定。同时,还要注意在两边作片刻的停留,这是为了使焊缝边缘有足够的熔深,并防止产生咬边现象。该操作方法的应用范围和锯齿形运条法基本相同,但用它焊出来的焊缝余高较高。这种运条方法的优点是:金属熔化良好,有较长的保温时间,易使气体析出和熔渣浮到焊缝表面上来,对提高焊缝质量有好处。
[*]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1164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