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护士专业实务(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模拟试卷32
A1型题
1.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电图表现正确的是(D)
A.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不一的f波
B. 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状F波
C. P波变窄,P波宽度<0.12秒
D. 二尖瓣型P波,P波宽度>0.12秒
E. P波提早出现,形态与窦性不同
解析:
2.胚胎发育中心脏形成的关键期是(E)
A. 10~20周
B. 8~18周
C. 5~12周
D. 3~10周
E. 2~8周
解析:
3.下列药物中不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正性肌力药物的是(A)
A. 硝酸异山梨酯
B. 地高辛
C. 多巴胺
D. 毛花苷C
E. 多巴酚丁胺
解析:硝酸异山梨酯是扩血管药物,通过扩张小静脉以减轻心脏前负荷;其余药物均为正性肌力药物,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4.二尖瓣狭窄最早出现的症状是(C)
A. 水肿
B. 咯血
C. 劳力性呼吸困难
D. 咳嗽
E. 端坐呼吸
解析:考查对于二尖瓣狭窄临床表现的掌握,二尖瓣狭窄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
5.下列几种期前收缩的表现形式中,描述正确的是(B)
A. 每一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三个期前收缩,为成对期前收缩
B. 期前收缩>5次/分为频发性期前收缩
C. 每一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两个期前收缩,为二联律
D. 每两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三个期前收缩,为三联律
E. 期前收缩<5次/分为频发性期前收缩
解析:考查对于期前收缩表现形式类型的掌握。连续发生两个期前收缩为成对期前收缩;期前收缩>5次/分为频发性期前收缩;每一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期前收缩为二联律;每两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两个期前收缩为三联律。
6.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最常受累的瓣膜是(A)
A. 二尖瓣
B. 三尖瓣
C. 肺动脉瓣
D. 主动脉瓣
E. 静脉瓣
解析:考查学生对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发症的掌握,心房颤动是风湿性心瓣膜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7.非同步电复律适用于(C)
A. 心房扑动
B. 心房颤动
C. 心室纤颤
D. 室上性心动过速
E. 室性心动过速
解析:
8.心室颤动最常见的病因是(C)
A. 甲亢
B. 高血压
C. 急性心肌梗死
D. 慢性心力衰竭
E. 二尖瓣狭窄
解析:
9.窦性心动过缓的常见病因是(D)
A. 发热
B. 应用肾上腺素药物时
C. 剧烈运动时
D. 睡眠状态时
E. 使用阿托品时
解析:考查学生对于窦性心动过缓病因的掌握,窦性心动过缓的常见病因多见于运动员、睡眠状态,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10.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电图见于(B)
A. V1~V4导联
B. V1~V3导联
C. V3~V5导联
D. V6、Ⅰ、aVL导联
E. V1~V6及Ⅰ、aVL导联
解析:
11.引起右室压力负荷过重的疾病是(B)
A. 严重贫血
B. 肺动脉高压
C.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D. 三尖瓣关闭不全
E. 高血压
解析:
12.动脉粥样硬化不可控制的病因是(A)
A. 年龄
B. 血脂异常
C. 糖尿病
D. 高血压
E. 肥胖
解析:
A2型题
13.患者,女性,62岁。高血压1年,使用降压药时应注意(A)
A. 从小剂量开始
B. 最好睡前服用
C. 一周测量血压一次
D. 血压正常后即可停药
E. 短期内将血压降至正常
解析:
14.患者,女性,78岁。因间断胸闷1周,1天前于夜间突然被迫坐起,频繁咳嗽,严重气急,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既往患冠心病十年。考虑其发生左心衰、急性肺水肿,为减轻呼吸困难首先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C)
A. 高流量(6~8L/min)吸氧
B. 利尿,低盐饮食
C. 端坐,双腿下垂
D. 平卧,抬高双腿
E. 皮下注射吗啡
解析:
15.患者,女性,50岁。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力衰竭,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用药期间要注意有无洋地黄中毒表现,观察心电图变化,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电图改变是(C)
A. ST段压低
B. ST段抬高
C. ST段出现鱼钩样改变
D. T波倒置
E. 出现Q波
解析:
16.患者,女性,70岁。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慢性心力衰竭,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在使用洋地黄药物时,要注意患者有无禁忌证。下列属于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禁忌证的疾病是(B)
A. 充血性心力衰竭
B.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C. 心房颤动
D. 室上性心动过速
E. 心房扑动
解析: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禁忌证有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洋地黄中毒或过量为绝对禁忌证。
17.患者,男性,28岁。劳累后心悸、气短5年,休息可缓解。近1年活动中曾有发作过晕厥2次。体检: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较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X线检查心影增大不明显;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胸前导联常出现巨大倒置T波。在Ⅰ、aVL或Ⅱ、Ⅲ、aVF、V4、V5可出现深而不宽的病理性Q波,超声心动图: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的厚度与后壁之比≥1.3,间隔运动低下。应考虑的临床诊断是(D)
A. 克山病
B. 病毒性心肌炎
C. 扩张型心肌病
D. 肥厚型心肌病
E. 限制型心肌病
解析:
18.患者,男性,40岁。有头痛、烦躁、眩晕、心悸、气急、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伴有尿少。既往有高血压史,平时血压没有控制,查体:血压185/115mmHg。考虑患者有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发生在高血压疾病的时段是(C)
A. 早期发生
B. 晚期发生
C. 早期与晚期均可发生
D. 无靶器官损害期
E. 靶器官损害期
解析:
19.患者,男性,40岁。有头痛、烦躁、眩晕、心悸、气急、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伴有尿少。既往有高血压史,平时血压没有控制,查体:血压185/115mmHg。考虑患者有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的诱发因素是(B)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588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