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5
单项选择题
1.方老师和家长联系紧密,要求家长每天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还从专业的角度要求家长完全按老师说的方法教育孩子。每当学生犯错,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共谋对策。方老师的做法( )(A)
A. 不可取,不应把家长当做教师的“助教”
B. 不可取,不应把教育的责任推卸给家长
C. 值得提倡,共同教育学生可以增强教育的效果
D. 值得肯定,发挥了“闻道在先,学有专攻”的优势
解析: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需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方老师和家长联系紧密这一做法是正确的,但方老师没有做到尊重家长。只有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工作中相互尊重、互相支持、互相联系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认真听取家长对于孩子教育方面的愿望、要求,而不是随意对家长提要求、布置任务,把家长当做教师的助教。所以,方老师要求家长完全按老师说的方法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可取。所以此题选A。
2.中学生王某的脸上有一块疤痕,同学李某便给王某起了外号“王疤”,并在同学中广而告知。李某侵犯王某的权利是( )。(D)
A. 隐私权
B. 姓名权
C. 荣誉权
D. 人格权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起外号属于侵犯人格尊严权行为。
3.学校派骨干教师王老师外出参加培训。王老师说:“我经常给别人做讲座,哪里还需要去接受培训?还是让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去吧!”关于此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王老师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
B. 王老师具有专业发展的意识
C. 王老师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
D. 王老师缺乏课程建设的意识
解析: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每一个教师都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用于自己的教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王老师认为自己参加工作时间长,经常给别人做讲座,因此不需要进行培训,反映出其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
4.下列成语中,不是出自《论语》的是( )。(B)
A. 升堂人室
B. 教学相长
C. 诲人不倦
D. 有教无类
解析:《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其教学思想有教学相长、藏息相辅、学不躐等、启发诱导等。“升堂入室”出自《论语.先进》,“诲人不倦”出自《论语.述而》,“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
5.“四书五经”是古代典籍中的经典。下列选项中,含有《周颂》的典籍是( )。(B)
A. 《春秋》
B. 《诗经》
C. 《周礼》
D. 《易经》
解析:《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其中有少量贵族作品,反映古代风俗民情,又称《国风》,共160首。“雅”是宫廷和京畿一代的乐歌,主要是卿大夫贵族的献诗,反映政治得失,共105首。“颂”是贵族在宗庙里祭神祭祖的乐歌,共40首。其中,《周颂》31首,《鲁颂》4首,《商颂》5首。
6.某高中教师孙某旷工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一定损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可依法( )(A)
A. 给予孙某行政处分
B. 给予孙某行政处罚
C. 取消孙某教师资格
D. 给予孙某罚款处理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噪声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故选A。
7.赵某违反学校管理制度,被校长在全校教师会议上点名批评,赵某听说后,不辨是非,将校长打成重伤,应当依法对赵某追究( )。(C)
A. 违宪责任
B. 行政责任
C. 刑事责任
D. 一般责任
解析:赵某把校长打成了重伤,触犯了《刑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故选C。
8.(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A)
A. 义务教育
B. 基础教育
C. 应试教育
D. 课程教育
解析: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故本题选A。
9.每年高考成绩公布期间,社会总,要掀起一阵“状元热”和“排名热”。国人热衷于排名的做法,往往会阻碍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以下哪项不能支持上述观点?( )(A)
A. “排名热”具有社会需求,有利于促进竞争
B. 排名就是固化,容易滋生固步自封情绪,而创新排斥各种排名
C. 过分支持一次考试的赢者,容易形成不宽容失败者的氛围,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D. 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高考只是评价人才的一种标准
解析:题干观点是不主张排名的做法。A项是“排名热”的优点,与题干结论不符;B、C、D三项都支持了题干观点。故本题选A。
10.关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构成,正确的是( )。(A)
A. 财政拨款为主,其他渠道为辅
B. 自筹经费为主,财政拨款为辅
C. 财政拨款为主,社会捐款为辅
D. 自筹经费为主,学校集资为辅
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构成为: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
11.下列句子中,对“并非‘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理解正确的是( )。(A)
A. 或者清者没自清,或者浊者没自浊
B. 不但清者没自清,而且浊者没自浊
C. 虽然清者已自清,但浊者没能自浊
D. 尽管清者没自清,但浊者已经自浊
解析:考查联言命题的矛盾。题干为并非“清者自清且浊者自浊”即求“清者自清且浊者自浊”的矛盾,联言命题可用“A 且 B”的形式表示,那其矛盾是“非A或非B”,故选A。
12.尽管工作压力大,事物繁杂,朱老师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用微笑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35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