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
单项选择题
1.初中生林某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时不慎摔伤。经认定,学校有一定过错。对于该起事故,学校应当( )(C)
A. 对林某补偿经济损失
B. 对林某补偿精神损失
C. 对林某依法赔偿损失
D. 与林某平均分担损失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题干中初中生林某是在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春游时摔伤的,学校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且经认定,属于学校的责任,所以学校应当承担对林某的赔偿损失。
2.下列关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B. 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C. 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D. 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解析:教师法规定,教育学生、管理学生、保护学生是教师的义务。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保护与被保护、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不应该控制学生。
3.北京市历史悠久,其建制在各朝各代中曾有不同的名称。下列选项中,不是其历史名称的是( )。(C)
A. 蓟城
B. 燕京
C. 汴梁
D. 大都
解析:北京曾用过的历史名字有:蓟城、渔阳、范阳、涿郡、燕京、南京、大都、北平。汴梁指的是开封。
4.下列选项中,与“教师”和“戏剧爱好者”两个概念的关系一致的是( )(D)
A. “军人”和“军医”
B. “杨树”和“柳树”
C. “蛋糕”和“面包”
D. “作家”和“画家”
解析:本题属于类比推理,主要考查交叉关系。题干中的“教师”和“戏剧爱好者”是交叉关系。选项A中“军人”和“军医”是包容关系,“军医”包含在“军人”中,故排除;选项B“杨树”和“柳树”是并列关系,并不能交叉关系,故排除;选项C“蛋糕”和“面包”是并列关系,并不能交叉关系,故排除;选项D“作家”和“画家”是交叉关系,故排除。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5.邱老师经常梳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的成因,寻找解题策略,邱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 )。(A)
A.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 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C. 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D. 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解析:教师职业角色具有多样性,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指教师以研究者的精神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和学习。该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体现了其研究者的角色。因此本题答案为A。
6.初中生小虎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还与邻座讲话。班主任让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一个人坐。下列选项中,对该班主任行为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C)
A. 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 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C. 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D. 维护了教师的权威
解析:面对学生小虎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不应让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室的角落,这种做法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故选C。
7.进入初三年级后,班主任石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中考时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石老师的做法( )。(D)
A. 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B. 正确,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利措施
C. 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
D. 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解析:石老师的做法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8.母亲杨某外出打工,将15岁的儿子小强留下长期单独居住。杨某的做法( )(C)
A. 合法,可以改善小强的物质生活条件
B. 合法,可以提高小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C. 不合法,不得让不满16周岁者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D. 不合法,不得让不满18周岁者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解析:母亲杨某的做法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9.先秦思想家中,主张施仁政王道的是( )。(D)
A. 管子
B. 墨翟
C. 荀子
D. 孟子
解析:孟子学说的中心是以实行“仁政”来达到统一,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故选D。
10.( )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D)
A. 关爱学生
B. 爱岗敬业
C. 教书育人
D. 终身学习
解析: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完善知识结构,充实知识内容,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才能教出最优秀的学生。故本题选D。
11.下列句子中,对“并非‘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理解正确的是( )。(A)
A. 或者清者没自清,或者浊者没自浊
B. 不但清者没自清,而且浊者没自浊
C. 虽然清者已自清,但浊者没能自浊
D. 尽管清者没自清,但浊者已经自浊
解析:考查联言命题的矛盾。题干为并非“清者自清且浊者自浊”即求“清者自清且浊者自浊”的矛盾,联言命题可用“A 且 B”的形式表示,那其矛盾是“非A或非B”,故选A。
12.教师方某常给学生起侮辱性绰号,造成恶劣影响,对于方某的这种行为,所在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给予( )。(A)
A. 行政处分或解聘
B. 行政警告或拘留
C. 行政强制或拘留
D. 行政处罚或解聘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3.下列朝代中,发生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607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