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 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73

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73

本单篇文档共7145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模拟试卷 7475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8.00
收藏

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73

单项选择题

1.“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B)

A. 整体性的形成

B. 稳定性的增长

C. 独特性的发展

D. 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解析: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这说明幼儿的心理活动的发展是循序渐进地进行的,幼儿心理活动的稳定性逐渐增长。

2.当教室中一片喧哗时,教师突然放低声音或停止说话,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这是( )。(A)

A. 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B. 与幼儿的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C. 在成人的组织和引导下,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D. 利用活动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解析:教师通过声音的变化,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属于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3.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 )。(A)

A. 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B. 想象的内容零散

C. 想象受情绪影响

D. 想象具有夸张性

解析: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幼儿的想象常常没有自己预定的目的,在游戏中想象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幼儿想象进行的过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因此,想象的方向常常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想象的主题容易改变;(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由于想象的主题没有预定目的,主题不稳定,因此幼儿想象的内容是零散的,所想象的形象之间不存在有机的联系;(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幼儿的想象往往不追求达到一定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进行的过程。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想象常常如此。幼儿常常在一张纸上画了一样又画一样,直到把整张纸画满为止,甚至最后把所画的东西涂满黑色,自己口中念念有词,感到极大的满足;(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4.婴儿的动作发展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B)

A. 翻身——抬头——坐——爬——站——行走

B. 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

C. 翻身——抬头——爬——坐——站——行走

D. 抬头——翻身——爬——坐——站——行走

解析:婴儿最早发展的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所有婴儿都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动作发展方向成熟的。

5.发展适宜性原则是当今幼教界提倡的一种教育理念,提出这一教育原则的是( )。(C)

A.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B. 日本幼儿教育协会

C.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

D. 英国幼儿教育协会

解析: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根据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提出发展适宜性原则。

6.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分别为( )。(C)

A. 健康、语言、常识、社会、音乐

B. 体育、语言、科学、社会、艺术

C. 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

D. 健康、语言、数学、社会、艺术

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依次是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

7.活动区的材料投放具有操作性、启发性、引导性、( )和针对性。(A)

A. 丰富性

B. 教育性

C. 开放性

D. 一致性

解析:选择活动区材料时要关注材料的品质和数量,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需要以及活动的内容进行投放,使材料的投放具有操作性、启发性、引导性、丰富性和针对性。

8.( )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C)

A. 角色游戏

B. 规则游戏

C. 结构游戏

D. 表演游戏

解析: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9.从对幼儿活动干预的角度,下列不属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的是( )。(A)

A. 游戏活动

B. 小组活动

C. 个别活动

D. 集体活动

解析: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游戏活动是根据幼儿园一日生活环境中的教育侧重点划分的。

10.在外观评价模式中,评价活动主要由描述和( )构成。描述主要指考察教育计划打算实现的内容和实际观察到的事实之间一致或差异的状况,它包括意图和观察两个部分。(B)

A. 想象

B. 判断

C. 论述

D. 操作

解析:在外观评价模式中,评价活动主要由描述和判断构成。判断是指将实际获得的结果与某种标准相比较并对比较的结果作出判断的活动,它包括根据既定的标准的判断和根据实际情况的判断两种。

简答题

11.什么是依恋?依恋有哪几种类型?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尽管所有的婴儿都存在着依恋行为,但由于儿童和依恋对象的交往程度、质量不同,儿童的依恋存在不同的类型。一般认为,儿童的依恋行为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回避型。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儿童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母亲回来了,儿童往往也不予理会,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到来,但只是暂时的,接近一下又走开了。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和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

(2)反抗型。这类儿童遇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出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这类儿童见到母亲回来时就会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甚至还有点发怒的样子。

(3)安全型。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旁。但是当母亲离开时,探索性行为会受影响,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苦恼和焦急。当母亲又回来时,他们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很快又平静下来,继续做游戏。

三种类型中,安全型是较好的依恋类型。

解析:

12.简述各国学前教育发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14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73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