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
辨析题
1.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此观点是错误的。
直观教学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一般存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或在理解遇到困难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而不能把直观作为教学的目的。
解析:
2.注意转移就是注意分散。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注意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所吸引。由此可知,注意的转移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注意的分散是被动的、无意识的行为,二者不能等同。故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
3.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此说法错误。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即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故说法错误。
解析:
4.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素质、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和主观努力等几个要素。在这几个因素中,遗传因素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但并不能由此而得出能力由遗传决定的结论。第一,先天素质本身就不完全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有些是因胎儿期由于母体环境的各种变异的影响。第二,先天素质只能为能力提供形成与发展的可能性,并不能决定能力的发展方向。第三,同样的先天素质可能发展多种不同的能力,而良好的先天素质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解析:
5.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迁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如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的积极作用,负迁移对学习起干扰、阻碍的消极作用。由此,笼统地说学习迁移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是不准确的。
解析:
6.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它是主动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它是被动的,是注意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现象。我们不能把注意的分配与注意的分散混为一谈,故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
7.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作用下,学生的认知发展可以从前运算阶段直接跨越至形式运算阶段。
此观点错误。
皮亚杰根据对自己孩子的观察研究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从低到高分
为四个阶段:感知运算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上)。这四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年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年龄特征,是具有不可逾越性和不可逆性的。
解析:
8.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2014年下半年真题)()
A.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因此,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持久的而非短暂的。
B.
C.
解析: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80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