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
辨析题
1.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②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⑤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五项基本任务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中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是基础,发展智能是核心.发展体能是保证,思想品德是方向,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品质是理想目标。故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
2.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和民主法治等多方面。因此德育不仅仅是道德品质教育,故题目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解析:
3.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非正式群体指的是没有正式文件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非正式群体有积极型和消极型之分,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有助于班级管理与建设,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管理起着阻碍作用。教师应该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解析:
4.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发的,只有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才是教育。因此,题干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解析:
5.杜威继承和弘扬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精华,猛烈地批判了旧教育的理念与做法,并在教育界首次将其称为“传统教育”,这就是“传统教育”概念的由来,他还系统阐述了新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新的教育实践。后来,人们把与传统教育相对立的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称为“现代教育”。
正确。杜威的重要教育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年,他在此书中首次提出了“传统教育”的概念.并对之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继承和弘扬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精华,提出了“五步教学法”。还系统阐述了新教育思想,进行了新的教育实践。后来人们把与传统教育相对立的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称为“现代教育”。
解析:
6.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高。
错误。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呈倒U形曲线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时学习效果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学习效率最好。故题干叙述错误。
解析:
7.学生知识越多,说明学生能力越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知识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并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影响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学习进度。但是知识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故题干中的说法不正确。
解析:
8.习得性无助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2012年下半年真题)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因此此观点是正确的。
解析: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201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