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
辨析题
1.德育的起点是提高道德认识。
该说法是错误的。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解析:
2.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也就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故普通高中也属于基础教育。
解析:
3.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其中。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此外,教学还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学活动的任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解析:
4.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此观点是错误的。
直观教学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一般存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或在理解遇到困难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而不能把直观作为教学的目的。
解析:
5.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发的,只有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才是教育。因此,题干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解析:
6.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2013年下半年真题)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的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解析:
7.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2014年上半年真题)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和民主法治等多方面。因此德育不仅仅是道德品质教育,故题目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解析:
8.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2014年下半年真题)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育目的的实现也要通过教学来进行,因此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解析: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73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