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
单项选择题
1.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C)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指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个体内部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发展在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每一个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题干中,量变导致质变体现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2.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历程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 )。(2014年上半年真题)(D)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解析:资本主义社会为培养合格工人发展资本主义,开创了义务教育制度。德国于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高一(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C)
A. 阶段性
B. 连续性
C. 差异性
D. 顺序性
解析:一刀切是说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忽略了整体中的个体,无视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能力、发展速度,因而,这种做法明显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4.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定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D)
A. 诊断性评价
B. 绝对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相对性评价
解析: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5.中学生小博得知自己物理竞赛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在家里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在学校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了小博的情绪具有( )。(C)
A. 矛盾性
B. 激动性
C. 掩饰性
D. 短暂性
解析:本题考查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人中学之后,学生的情绪情感表现出一定的掩饰性,即情绪的外在表现与内心真实体验不一致。
6.每学期开学前,王老师总是根据自己所教班级人数,课时量以及备课资料是否充分等来安排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进度,根据布勒与布朗的观点,王老师处于教师成长的哪个阶段?( )(B)
A. 关注生存
B. 关注情境
C. 关注学生
D. 关注自我
解析: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7.【2015年安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初中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是( )。(B)
A. 校本课程
B. 国家课程
C. 选修课程
D. 学科课程
解析:从课程性质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是必修课程。
8.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请教老师时,韩老师会给予肯定,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A)
A. 强化法
B. 系统脱敏法
C. 理性一情绪疗法
D. 来访者中心疗法
解析:强化法是应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来改变学生行为的做法,即每当学生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采取一定的强化刺激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的频率。韩老师对晓红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就是为了增加晓红类似行为发生的频率。故本题选A。
9.【2014年四川】教师职业道德的继承性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认知的( )。(D)
A. 共同性
B. 广泛性
C. 独特性
D. 延展性
解析:继承性是指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身发展的历史延续性。每个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都是从一定的社会或阶级利益出发,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优秀的教师职业道德遗产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0.【2017年山东聊城】我国教育法制建设步人正轨,依法治教新局面逐步形成的标志是颁布( )。(B)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已经步入正轨,依法治教的新局面逐步形成,更是宣告了我国教育法律体系基本框架的确立,也为制定其他教育专项法律和配套的法规、规章提供了法律依据,加快了教育法制建设的步伐。
11.【2016年天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 )。(D)
A. 教育职员制度
B. 专业技术职员制度
C. 教育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D.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12.【2016年天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应当积极参加( )。(A)
A. 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
B. 当地的社会救助活动
C. 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D. 各种社会捐助活动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616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