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
材料分析题
材料:在一次讨论课上,老师问学生:“雪融化后变成什么?”
张红抢先回答:“雪融化后变成水。”
黄阳想了想说:“雪融化后变成泥土。”
柳丽慢条斯理地回答:“雪融化后变成春天。”
老师评价道:“张红反映敏捷,回答准确,可以得满分。黄阳和柳丽,真不知道你们是的,要是给分,只能得零分。”
问题:
1.运用心理学知识评价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
①教师的教学行为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②教师的教学行为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动机;③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自身思维定势的体现;④教师面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时,没有认识到学生认识方式的差异性,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解析:
2.这个案例对教师教学有何启发?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充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同时,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应对学生的独特心理体验和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待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教育。
解析:
材料:我就英语cock&clock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班上一个男孩子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地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啊?”全班立刻哄然大笑……当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有了主意。我沉静地看着这个学生,继续对全班同学清晰地说:“同学们,在英语中,同样有cock(公鸡),也有hen(母鸡),chicken(小鸡)”,说着,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这种做法,让同学们感到非常意外,但他们很安静。我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能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还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词义的作用吗?”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因语气不同可能会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接下来的讲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地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孩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问题:
3.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加以分析。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首先,该老师既将备课知识系统地传授给了学生,还对课堂上学生的“刁难”灵活处理,对该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体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此外,该教师善于利用提问的方式,将词语语气使用的知识通过启发性教学原则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解析:
材料:学生张琼进入青春期后,非常关注自己的相貌。但她认为自己长相难看,不被人喜爱。看到同学聚在一块咯咯地笑,她就认为她们在笑话自己;在寝室里,若听到同学在谈论某某长得漂亮,会以为是在影射自己;上课未被老师点名发言,也会认为老师嫌自己难看不愿意点自己……所有这一切致使她郁郁寡欢,不愿意与同学沟通交流,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问题:
4.请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案例中张琼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青春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激动而且混乱的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特殊的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疾风骤雨式的千变万化,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材料中张琼的典型心理问题是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令她产生了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的情绪,造成神经过敏、多疑,最终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怀有自卑感的人,应摆脱孤立无援、独自苦恼的状态,将自己的困惑向周围人诉说,寻求帮助,分忧解愁,争取周围人及家属的“共鸣性理解”,对消除自卑感具有良好作用。同时,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制订一个逐步训练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提高语言技巧及社交手段,也可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发觉别人也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十全十美,对自己又并无歧视之意,也就不再“自惭形秽”了。
解析:
李湘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前他都存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问题: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5.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学生李湘对自己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归因是不正确的。
学生李湘将自己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归因为运气太差,即归因为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这样就会降低他的学习动机,甚至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对将来成功的期望值不高,也不愿意付出努力。
解析:
6.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李湘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正确归因应该是他的努力程度不够,即应该归因于自己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如果他能够正确归因,认识到他的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不够努力,那么他就会认识到要想获得好成绩,必须努力学习。这样,在未来的学习中他才有可能努力学习,争取获得好的成绩。
解析:
7.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正确掌握韦纳的归因理论有助于了解个体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对于教师来讲,正确掌握归因理论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预测其背后的学习动机,从而及时对这些学习动机加以引导、强化或纠正;另一方面可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归因,指导学生及时进行正确归因,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促使他们继续努力;此外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等方面均是有利的。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383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