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
单项选择题
西安某中学组织学生举行“乘火车,进西藏”夏令营活动。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图为我国四地景观图。若走最短路线,则学生乘车途中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D)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从西安乘火车到西藏最短的路线是沿陇海线和青藏铁路行进的路线,经过甘肃、青海,沿途经过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等。甲图为热带海滩风光,位于我国南方热带沿海地区。乙图为杭州西湖景观,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丙图展示的是桂林山水景观,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丁图展示的是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景观,位于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境内。因此从西安乘坐火车去西藏走最短路线的途中可能看到的只有丁图中的黄土地貌景观。
2.经过几天的西藏行,学生发现西藏自治区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C)
A. 位于平原地带
B. 位于丘陵地带
C. 位于河谷地带
D. 位于高山地带
解析: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城镇主要分布在深切的河谷地带。因为河谷地区热量较为丰富,地形较为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较为适宜人们生产和生活。
下图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所示日期相同的是( )。(B)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的是①和④,并且移动的范围均达到最大,可判断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②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且范围达到最大,可判断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③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为太阳直射赤道时的位置。所以综合以上分析日期相同的是①和④。
4.对北印度洋海区洋流方向产生影响的风带是( )。(A)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对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产生影响的是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其中西南季风是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越过赤道,由于地转偏向力发生变化,风向改变而形成的。从图中来看,图①是东南信风带。
2015年10月16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正式签署了共同建设和运营“雅万高铁”(雅加达至万隆)项目协议,标志着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取得历史性突破。下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将建设“雅万高铁”的机械设备通过海运从上海运往雅加达,若走最短路线经过的海峡是( )。(A)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甲是台湾海峡,乙是马六甲海峡,丙是曼德海峡,丁是英吉利海峡。根据题意可知,最短航线应经过台湾海峡。
6.协议签署当日,雅加达日出方位是( )。(C)
A. 正东
B. 东北
C. 东南
D. 正南
解析:协议签署当日是10月16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日出的方向为东南方向。
下图中箭头表示自然带更替方向。读图完成第7、8题。
7.下列自然带更替方向中,以热量为主导因素的是( )。(B)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丁
D. 丙、丁
解析:图中甲和丙的自然带更替方向为南北方向,纬度发生变化,主导因素为纬度即热量。而乙和丁的自然带更替方向为由沿海向内陆,主导因素是水分条件。
8.图中有一处具有明显的非地带性分异,它最可能是( )。(D)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甲和丙的自然带更替方向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而乙体现的是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丁的自然带更替方向上自然带的变化受山地地形的影响,呈现出非地带性的特点。
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 )。(C)
A. 下渗、坡面流、壤中流
B. 壤中流、下渗、坡面流
C. 坡面流、下渗、壤中流
D. 坡面流、壤中流、下渗
解析:由图可知,甲的下个环节是地表径流,即甲处为坡面流。乙处下两个环节为丙和地下水流,而降水通过下渗形成地下水流,则乙为下渗。水分下渗后通过壤中流和地下水流形成地下径流,则丙为壤中流。
10.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因素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更符合实际的是( )。(D)
A. 坡度越大,坡面流越小
B. 降水强度越大,地表径流越少
C. 土质越疏松,壤中流越小
D. 植被越茂盛,下渗雨量越多
解析:坡度越大,水流流速越大,下渗量越小,坡面流越大,故A项错误。地表径流除了和降水强度有关之外,还和地表植被覆盖以及土壤孔隙状况等有关。通常情况下,降水强度越大,地表径流越多,故B项错误。土质越疏松,土壤孔隙越大,壤中流越大,C项错误。植被越茂盛,则被截留的雨水越多,下渗雨量越多,故D项正确。
K、L是两个知名品牌手机,虽产地不同,价格相差较大,但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零部件供应商分布在世界各地(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1、12题。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469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