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7
材料分析题
材料:
我是初二(3)班的班主任。有一天,我收到班上学习较差同学的一封信,信上说:“……您知道吗?我一直想拿到一个奖状回家,让爸妈高兴,那样,他们就会带我出去旅游了。”看了信,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扪心自问:我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了吗?我关心他们的渴望了吗?……反思中我萌生了一个念头……午间,我请来了班上几位学习后进的学生。我手里拿着一本书,一支钢笔,一个足球,一张奖状。我问他们,如果要你们选择一样的话,你们想要哪样?想不到大家都选择奖状。于是,我说:“那好,如果你们想要奖状,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想想自己在哪方面努努力就可以得到它,请你们写下来。”开始他们有些茫然,在我的一再鼓励和启发下,他们各自写了自己的长处。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同学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表现自己。果然,“每月一评”发奖那天,他们各自得到了“讲故事能手’’“环保卫士”“劳动标兵”“体育健将”“电脑高手”等奖状。他们终于在同学中抬起头来了。
为了提高奖状的“含金量”,使他们下个月能取得“月明星”的称号,我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讲故事能手”要写一篇班上同学故事,“环保卫士”要在班会上做一次“减少雾霾从我做起”的发言,“劳动标兵”要为班上将开展的义务劳动策划一个活动方案,“体育健将”要给大家讲解一项体育运动的规则,“电脑高手”要给全班同学培训一次“电脑常用英语单词”。于是,这些原来不肯读书、不爱写作、不喜欢学英语、不愿思考的学生动起来了……各科老师发现,他们学习比以前认真多了,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问题:
1.该班主任老师贯彻了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则?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该班主任主要贯彻了以下德育原则:
①疏导原则。该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该班主任发现,后进生更喜欢奖状后,因势利导,鼓励和启发学生写下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表现自己,最终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得到了奖状,体现了对疏导原则的运用。
②因材施教原则。该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班主任在收到学生的信后,考虑到学生对奖状的需求和实际发展情况,鼓励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表现自己,并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体现了对因材施教原则的运用。
③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即因素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班主任客观看待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创造条件,将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启发学生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体现了对因素原则的运用。
④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即教育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班主任通过对进步的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来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发展,体现了对教育原则的运用。
⑤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即结合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该班主任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既做到了尊重学生,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了适度的要求,体现了对结合原则的运用。
解析:
2.该班主任老师采用了哪些主要的德育方法?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该班主任主要使用了以下德育方法:
①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班主任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并对学生提出各种活动要求,体现的是对实际锻炼法的运用。
②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班主任为进步的学生颁发奖状,鼓励他们获得“月明星”的称号,体现的是对品德评价法的运用。
③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班主任利用后进生对奖状的渴望,鼓励、引导学生发挥优势,努力表现自己,从而提高成绩,体现了对说服教育法的运用。
④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即个人修养法,是指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和启发下,根据道德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之心,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完善自身品德的方法。班主任通过奖状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体现了对自我教育法的运用。
解析:
材料:
初三学生晓辉近期很苦恼,常常感觉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觉得自己的情绪来得快,变得也快。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时就非常高兴,遇到一点挫折就极度苦恼;与同学交往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发脾气,导致同学关系紧张。回到家里,只要父母过问他的学习,他就很抵触:“我都这么大了,还要你们管?”因此,与父母的关系也不融洽。他想改变这一切,可是每次出现状况时,老毛病就再次发作。他非常恨自己,每次发了脾气都后悔莫及,他不知该怎么办。
3.材料中晓辉的表现反映了他情绪发展的哪些特点?
①情绪的爆发性和冲动性。青少年学生对各种事物比较敏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理行为自控能力较弱。一旦激起某种性质的情感情绪就如火山般的猛烈爆发出来,表现出强烈的激情特征,情感情绪冲破理智的意识控制,淋漓尽致地显露出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爱、恨、不满或恐惧、绝望等情绪。材料中,晓辉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来得快,变得也快。学校生活、与同学交往以及与父母沟通上都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冲动的一面,这些都体现了晓辉情绪发展的爆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
②情绪的不稳定性和两极性。青少年学生情绪虽然强烈,但波动剧烈,两极性明显,很不稳定,情绪很容易从一个极端剧烈地转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事物看法较片面,很容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570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