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

本单篇文档共4030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真题试卷 5330人下载
价格: 0.60 原价:¥8.80
收藏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

材料分析题

材料:冯亮和丁明是初二的学生,最近两个都有些心事。于是,凑在一起聊天……

冯:你说咱们已经快要和爸爸一样高了,可父母还老把我们当小孩看,什么都管。

丁:可不是吗?吃饭要管,穿衣服要管,去哪玩也要管,放学回家稍晚就唠叨个不停……真烦!有时他们让我做什么,我偏不听他们的话。

丁:最近一段时间,我情绪似乎失控了。今天的课堂演讲,我紧张得要命,生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出丑。

冯:我发现了,你脸都红到脖子根了。

丁:不光这个,有时高兴起来,我就跟飞上天似的,觉得无所不能,可是难过起来,又像被打入了18层地狱……

冯:我也一样,就比如每次女同学打招呼,我都莫名地心中加速,想说既紧张又害羞,以前不是这样。

丁:有时候也会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形象不好,譬如不够帅之类的。

冯:还有不够优秀,能力不够强等。特别希望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聪明有实力的人。

丁:我特别理解你,这种感觉我也有,而且特想跟人倾诉,但就是不知道该跟谁说。

1.上面两位同学的对话,反映了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哪些特点?

①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增强,表现在有主见、注重同学和老师的评价;自我评价更加全面,从关注生理的自我(关注身高、外貌)向心理的自我转变(关注自己的烦恼、感受),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自我体验深刻,成人感显著增强,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独立于父母,产生反抗心理;心理上出现闭锁性,很多事情难以启齿,无从倾诉;自我体验更复杂、深刻。

②情绪情感的两极性特征:强烈、狂暴和温和、平静共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并存。

解析:

2.作为老师,你会对他们提出哪些建议?

建议如下:

①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用词语、理智控制自己情绪发生的强度。

②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种过渡的情景,即从不紧张到稍微有些紧张,最后再到很紧张,使学生积累各种情景下的情绪体验,这样就能做到“临场不乱”。

③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由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完善,对一个问题往往只从一个角度解释,所以容易遭受挫折。

解析: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者无法同时抓住,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者把两根绳子系住(如图所示)。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39%的被试者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断铁丝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来用。

3.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功能固着影响问题的解决。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案例中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断铁丝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来用的问题,正是受到了功能固着的影响。

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的启示在于: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功能固着所带来的消极影响。①遇到问题时能随机应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锻炼思维的灵活性;②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问题现场所提供的条件和物品,因地制宜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以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

4.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还有:问题的特征、迁移、原型启发、定势、情绪与动机以及个体的智力水平等。

解析:

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2班的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2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2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纸是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王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地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这时说什么都没有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训练,鼓励他报了大家都不愿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为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

“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而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吗?”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给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问题:

5.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

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解析:

6.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

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中教师相信小杨并且尊重小杨,相信垃圾不是他扔的,并且没有强迫他承认乱扔垃圾,而是静待机会,加以教育,使小杨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②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403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