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

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

本单篇文档共13207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真题试卷 1977人下载
价格: 0.60 原价:¥8.00
收藏

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

单项选择题

1.“数九”期间,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C)

A. 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B. 北极极夜范围持续扩大

C. 北京昼长短于海口

D. 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

解析:“数九”就是从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算起,每9天算一“九”,一直数到第81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地球公转速度最大出现在1月初,因此“数九”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数九”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北移动,因此北极极夜范围缩小,北京昼长短于海口,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

2.“三九”“四九”最冷,原因是( )。(B)

A. 该时段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辐射量最少

B. 该时段地面辐射量最少,大气温度达到最低

C. 该时段黑夜最长,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小

D. 该时段陆地气压最低,冬季风最强

解析:冬至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最小,昼长最短,黑夜最长,接受太阳辐射最少,但地面热量收支逆差尚未达到最大值。冬至以后,虽然北半球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开始增加,但仍然少于地面辐射,地表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地表继续失去热量,温度继续下降。“三九”“四九”时期,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达到最大,地温达到最低,地面辐射量最少。由于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增温,所以“三九”“四九”时期气温达到最低。另外,“三九”“四九”前后,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发展到极为强盛的阶段,冬季风达到最强也是造成气温低的原因之一。而大气逆辐射并不能弥补地表热量的散失。

读“城市规模的费用/效益曲线”,完成9~10题。

3.该城市人口控制的合理范围是( )。(B)

A. 0—P1

B. P1—P3

C. P2—P4

D. P3—P4

解析:结合图中两条曲线,可以看出城市人口规模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人口规模在0—P1间,费用大于效益;在P1以上也是费用大于效益,所以人口规模均不合理。城市人口控制的合理范围是P1一P3,此时效益大于费用。

4.P3—P4期间可能出现的是( )。(D)

A. 人口减少

B. 城市规模减小

C. 城市等级降低

D. 城市问题增加

解析:由图可知,人口规模在P3一P4间费用大于效益,且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费用愈来愈大于效益。这通常是由城市问题增加导致的。

下表为我国四个地区典型农作物统计表。据表完成11~12题。

5.对四个地区的判断,匹配正确的是( )。(D)

A. 甲地一东北平原

B. 乙地一江汉平原

C. 丙地一华北平原

D. 丁地一珠江三角洲

解析:甲地种植冬小麦、棉花和花生,而东北平原种植春小麦,因此甲地最有可能是华北平原,A项错误。乙地种植春小麦及甜菜可能为东北平原,而江汉平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B项错误。丙地种植水稻和柑橘,为我国南方地区,C项错误。丁地生产水稻、甘蔗和茶叶,可能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D项正确。

6.关于四个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

A. 甲地比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

B. 甲地比丙地的年太阳辐射量大

C. 乙地比丙地的气温年较差小

D. 丙地比丁地更易受到台风影响

解析:甲地种植冬小麦,乙地种植春小麦,说明甲地冬季气温较乙地高,因此甲地的纬度更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A项正确。由于甲、丙两地的具体地点不明确,无法说明甲地比乙地的年太阳年辐射量大,B项错误。乙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丙地位于南方地区,因此乙地的气温年较差更大,C项错误。从经济作物可以看出,丁地生产甘蔗,纬度比丙地低,可能位于珠江三角洲,更容易受到台风的影响,D项错误。

7.关于梯度(TD)转移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 TD仅指区域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

B. TD转移主要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传递

C. 区域经济发展按TD由低向高推进

D. 区域经济发展的盛衰与其产业结构无关

解析:TD不仅指区域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也指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活动等方面的差异,A项错误。TD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传递的,B项正确。高梯度地区一般经济发达,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所以区域经济发展按TD由高向低推进,C项错误。区域经济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状况,D项错误。

下图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发展理论框架示意图。图中“三环”表示可持续发展三要素的循环发展。读图完成14—15题。

8.从可持续发展原理看,“三环”的本质含义是( )。(A)

A. 最小“环”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B. 中间“环”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C. 最大“环”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 “三环”的核心理念是建设新农村

解析:本题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发展的角度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最终目的。图中“三环”表示可持续发展三要素的循环发展,即生态循环、循环农业和循环社会。因此,最小“环”表示的生态循环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中间“环”表示的循环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最大“环”表示的循环社会是可持续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320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