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
简答题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2014年下半年真题)
(1)阶段性与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解析:
2.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个体对道德规范行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情感体验,行为主要受控于外在压力(如奖惩),而不是内在的需要。这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解析:
3.【2010年福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简述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解析:
4.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是杜威。活动课程的特点包括:
(1)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
(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
(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解析:
5.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解析:
6.简述短时记忆特点。
(1)短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比瞬时记忆长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
(2)一般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
(3)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听觉编码,还有视觉编码。
(4)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主要有个体的觉醒状态、组块及对材料的加工深度等。
解析:
7.【2010年福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简述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解析:
8.【2014年贵州凯里】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理解终身学习的理念?
终身学习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同时还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解析:
9.【2015年广东广州】某中学高一年级小王(15岁),小陈(16岁)因多次盗窃摩托车和自行车,转手卖给他人获得金钱,用于购买网络游戏装备,现已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做出取消这两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学校处分决定的做法正确吗?
学校的处分决定不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因此,案例中的小王和小陈所在的学校,不应当立即取消他们的学籍,而是应该做好教育保护工作。
解析:
10.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解析: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233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